帶遁字的成語 (34個)
-
21
遁天倍情
- 成語拼音:
- dùn tiān bèi qíng
- 成語解釋:
- 謂違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說,違背天性與真情。倍,通“背”。
- 成語出處:
- 《莊子·養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
22
遁天妄行
- 成語拼音:
- dùn tiān wàng xíng
- 成語解釋:
- 謂違背自然規律而胡作非為。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宗炳《明佛論》:“皆違理謬感,遁天妄行,彌非真有矣。”
-
23
遁形遠世
- 成語拼音:
- dùn xíng yuǎn shì
- 成語解釋:
- 猶言避世隱居。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逸民傳·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遠世,豈飲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隱絕,終不降屈。”
-
24
遁陰匿景
- 成語拼音:
- dùn yīn nì jǐng
- 成語解釋:
- 隱藏形跡。
- 成語出處:
- 晉·陸云《南征賦》:“遁陰匿景,靜言勿嘩。”
-
25
遁逸無悶
- 成語拼音:
- dùn yì wú mèn
- 成語解釋:
- 見“遁世無悶”。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江淹《無為論》:“欲使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舒卷隨取,進退自然,遁逸無悶,幽居永貞,亦何榮乎?”
-
26
飛遁離俗
- 成語拼音:
- fēi dùn lí sú
- 成語解釋:
- 飛遁:指隱退。指隱退而遠離塵俗。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七啟》:“隱居大荒之庭,飛遁離俗。”
-
27
肥遁鳴高
- 成語拼音:
- féi dùn míng gāo
- 成語解釋:
- 退隱避世,自以為清高
- 成語出處:
- 清 劉鄂《老殘游記》第六回:“昨兒聽先生鄙薄那肥遁鳴高的人,說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
28
高飛遠遁
- 成語拼音:
- gāo fēi yuǎn dùn
- 成語解釋:
- 制擺脫不利的環境,躲避到遠防去。同“高飛遠走”。
- 成語出處: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辭院》:“事不宜遲,趁早高飛遠遁,不要連累別人。”
-
29
禽奔獸遁
- 成語拼音:
- qín bēn shòu dùn
- 成語解釋:
- 遁:逃跑。鳥獸奔逐逃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 成語出處:
- 宋·蘇洵《審勢》:“及其后世失德,而諸侯禽奔獸遁,各固其國,以相侵擾。”
-
30
深藏遠遁
- 成語拼音:
- shēn cáng yuǎn dùn
- 成語解釋:
- 遁:隱去。藏身于深密之處,遠遠地離開人群。指避世隱居
- 成語出處:
- 宋·楊萬里《論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許,天下不許而君許之,君子有深藏遠遁,以自脫天下之譏而已。”
-
31
望風而遁
- 成語拼音:
- wàng fēng ér dùn
- 成語解釋:
- 遠遠望見敵人的蹤影或強大氣勢,即行遁逃。
- 成語出處: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蠻酋懲交趾之敗,望風而遁。”
-
32
聞風遠遁
- 成語拼音:
- wén fēng yuǎn dùn
- 成語解釋:
- 聽到風聲就逃之夭夭。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賈似道打聽得蒙古有事北歸,鄂州圍解,遂將議和稱臣納幣之事瞞過不提,上表夸張己功。只說蒙古俱己威名,聞風遠遁。”
-
33
朝令夜遁
- 成語拼音:
- zhāo lìng yè dùn
- 成語解釋:
-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隱退。形容甘于隱居避世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泛然而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
-
34
追亡逐遁
- 成語拼音:
- zhuī wáng zhú dùn
- 成語解釋:
- 見“追亡逐北”。
- 成語出處:
- 《管子·兵法》:“器成教施,追亡逐遁若飄風,擊刺若雷電。”
* 遁的成語,帶遁字的成語,包含遁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