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身字的成語 (305個)
-
161
身輕言微
- 成語拼音:
- shēn qīng yán wēi
- 成語解釋:
- 身輕:身價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說的話不為人所重視。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孟嘗傳》:“尚書同郡楊喬上書薦嘗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嘗,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區區破心,徒然而已。’”
-
162
身入其境
- 成語拼音:
- shēn rù qí jìng
- 成語解釋:
- 身:親身;境:環境。指親自經歷了那種境地
- 成語出處:
- 清·周生《揚州夢·夢中人·畢生婦》:“時而點頭會意……時而如身入其境。”
-
163
殺身報國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亦作“殺身救國”。
- 成語出處:
- 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殺身報國,致一人于堯舜。”
-
164
設身處地
- 成語拼音:
- shè shēn chǔ dì
- 成語解釋:
- 設:假設;處: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禮記 中庸》注:“體謂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
-
165
殺身成名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éng míng
- 成語解釋:
- 為正義捐棄生命而贏得美名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士固有殺身以成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
-
166
殺身成仁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éng rén
- 成語解釋:
- 身:自己;殺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167
殺身出生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ū shēng
- 成語解釋:
- 出:去,離棄。舍棄生命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茍便于主利于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
-
168
殺身成義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éng yì
- 成語解釋:
- 猶言殺身成仁。
- 成語出處:
- 《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義者哉。”
-
169
碎身粉骨
- 成語拼音:
- suì shēn fěn gǔ
- 成語解釋:
- 身體粉碎。指死亡。多指為某種目的而獻身。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暫愿不為(違)于說者,碎身粉骨效驅馳。”
-
170
身首分離
- 成語拼音:
- shēn shǒu fēn lí
- 成語解釋:
- 身:軀干;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暴骨草澤。”
-
171
首身分離
- 成語拼音:
- shǒu shēn fēn lí
- 成語解釋:
- 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172
束身就縛
- 成語拼音:
- shù shēn jiù fù
- 成語解釋:
- 束:捆。束身:自縛。縛:捆綁。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成語出處:
- 《晉書·段灼傳》:“艾被詔書,即遣強兵,束身就縛,不敢顧望。”
-
173
殺身救國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jiù guó
- 成語解釋:
- 不惜犧牲生命以報答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
-
174
碎身糜軀
- 成語拼音:
- suì shēn mí qū
- 成語解釋:
- 猶碎首糜軀。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新書·諭誠》:“人謂豫讓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無恥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軀,以為智伯,何其與前異也?”
-
175
身死名辱
- 成語拼音:
- shēn sǐ míng rǔ
- 成語解釋:
- 辱:玷辱。人死了聲譽還受到了玷辱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6回:“但當以鄭忽標題,專寫三折,而未折證以魯桓公之求援,而反致身死名辱。”
-
176
舍身求法
- 成語拼音:
- shě shēn qiú fǎ
- 成語解釋:
- 舍身:舍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后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177
舍身取義
- 成語拼音:
- shě shēn qǔ yì
- 成語解釋:
- 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
178
守身如玉
- 成語拼音:
- shǒu shēn rú yù
- 成語解釋:
- 保持節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回:“孩兒守身如玉,豈肯墮入污泥!”
-
179
守身若玉
- 成語拼音:
- shǒu shēn ruò yù
- 成語解釋:
- 守身:保持自身的品節。維持自身像玉那樣潔白無瑕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何況這位姑娘,守身若玉,麗志如冰。”
-
180
喪身失節
- 成語拼音:
- sàng shēn shī jié
- 成語解釋:
- 身受污辱,失去節操。
- 成語出處:
- 魯迅《小說舊聞鈔·紅樓夢》:“以妙玉之孤潔而橫罹盜窟,并被以喪身失節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賕之謗,作者蓋深痛之也。”
* 身的成語,帶身字的成語,包含身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