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草字的成語 (158個)
-
61
飯糗茹草
- 成語拼音:
- fàn qiǔ rú cǎo
- 成語解釋:
- 飯、茹:吃;糗:干糧;草:指野菜。吃的是干糧、野菜。形容生活清苦。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
-
62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 成語出處:
-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
63
風行草從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cóng
- 成語解釋:
- 見“風行草偃”。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郎顗傳》:“故《周南》之德,《關雎》政本。本立道生,風行草從,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濁。”
-
64
風行草靡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mí
- 成語解釋:
- 比喻強大的勢力能制服一切。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高帝紀上》:“麾旆所臨,風行草靡,神算所指,龍舉云屬。”
-
65
風行草偃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yǎn
- 成語解釋:
- 行:過;吹過;偃:臥倒;倒伏。風吹過來;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圖傳下來;下級一律絕對服從。也比喻人們順從身邊的形勢而采取自己的行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66
風向草偃
- 成語拼音:
- fēng xiàng cǎo yǎn
- 成語解釋:
- 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庶事之康,何異懸瓦礫而責夜光,弦不調而索清音哉!”
-
67
風燭草露
-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cǎo lù
- 成語解釋:
- 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 成語出處:
-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
68
橫草之功
- 成語拼音:
- héng cǎo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橫草:把草踩倒。如同將草踩倒的那樣功勞。比喻輕微的功勞。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終軍傳》:“軍無橫草之功,得到宿衛,食祿五年。”
-
69
黃冠草服
- 成語拼音:
- huáng guàn cǎo fú
- 成語解釋:
- 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與洪方洲郎中書》:“而所謂磊落超脫者,往往出于黃冠草服之間。”
-
70
黃冠草履
- 成語拼音:
- huáng guàn cǎo lǚ
- 成語解釋:
- 見“黃冠草服”。
- 成語出處:
- 曹亞伯《武昌起義·宣布滿清罪狀檄》:“黃冠草履之民,誰無尊親之血氣;四海九州之內,何非故國之山河。”
-
71
好馬不吃回頭草
- 成語拼音:
-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作為的人不走回頭路
- 成語出處: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好馬不吃回頭草,我既出了門,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
72
化若偃草
- 成語拼音:
- huà ruò yǎn cǎo
- 成語解釋:
- 謂教化推行如風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語本《論語·顏淵》:“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成語出處:
- 語出《論語·顏淵》:“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73
灰頭草面
- 成語拼音:
- huī tóu cǎo miàn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指菩薩為度化眾生而隨機應現各種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穢或討了沒趣懊喪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楊景賢《西游記》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頭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著相知朋友,怎生廝見。”
-
74
黃云白草
- 成語拼音:
- huáng yún bái c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
75
剪草除根
- 成語拼音:
- jiǎn cǎo chú gēn
- 成語解釋:
-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生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后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
76
翦草除根
- 成語拼音:
- jiǎn cǎo chú gēn
- 成語解釋:
- 翦:“剪”的異體字;割斷;翦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徹底除掉。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后患。也作“剪草除根”。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潮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
77
積草屯糧
- 成語拼音:
- jī cǎo tún liáng
- 成語解釋:
- 儲存糧食和草料。
- 成語出處:
- 元 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如今且收兵回營,操軍煉士,積草屯糧。”
-
78
積草囤糧
- 成語拼音:
- jī cǎo tún liáng
- 成語解釋:
- 積:積累;囤:囤積。指儲存糧食和草料等戰備物資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35回:“蜂屯蟻聚施威武,積草囤糧待戰爭。”
-
79
結草銜環
- 成語拼音:
- jié cǎo xián huán
- 成語解釋:
- 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比喻感恩報德;誓死不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
-
80
藉草枕塊
- 成語拼音:
- jiè cǎo zhěn kuài
- 成語解釋:
- 藉:墊襯。古時居父母之喪,坐臥在草墊上,枕著土塊。形容悲痛欲絕。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4回:“賈珍賈蓉此時為禮法所拘,不免在靈旁藉草枕塊,恨苦居喪。”
* 草的成語,帶草字的成語,包含草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