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立字的成語 (194個)

    121

    詟諛

    成語拼音:
    miàn yú lì nuò
    成語解釋:
    謂使諂諛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
    成語出處:
    宋·岳珂《桯史·陳了翁始末》:“前書《尊堯集表》,蓋與此互見始末,詟諛懦,不厭屢書也。”
    122

    破舊

    成語拼音:
    pò jiù lì xīn
    成語解釋:
    破除舊的,建新的。
    成語出處:
    余秋雨《關于嫉妒》:“那也是一個破舊新兩未靠岸的奇異時期,什么怪事都會發生。”
    123

    貧無

    成語拼音:
    pín wú lì zhuī
    成語解釋:
    窮得連插錐子的地方都沒有。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富者田連阡伯,貧者亡錐之地。”
    124

    貧無錐之地

    成語拼音: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錐之地。”
    125

    遣詞

    成語拼音:
    qiǎn cí lì yì
    成語解釋:
    同“遣辭措意”。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0回:“你這小妮子,學得幾時唱,就曉得遣詞意。”
    126

    名目

    成語拼音:
    qiǎo lì míng mù
    成語解釋:
    名目:各種名稱、項目。用欺騙的手段設各種名目;以達到不正當目的。
    成語出處:
    明 李開先《閑居集》:“又將郭宗報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頃余,不補原包套征糧地數,巧名目,作為冊外,私自收受。”
    127

    名色

    成語拼音:
    qiǎo lì míng sè
    成語解釋:
    見“巧名目”。
    成語出處:
    明·李贄《三大夫像議》:“我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魎匠、魍魎僧巧名色,誑人錢財也。”
    128

    墻面而

    成語拼音:
    qiáng miàn ér lì
    成語解釋:
    面對墻壁對。形容目光短淺。亦作“面墻而”。
    成語出處:
    《書·周官》:“不學墻面”孔傳:“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論語·陽貨》:“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也與?”
    129

    煢煢孤

    成語拼音:
    qióng qióng gū lì
    成語解釋:
    煢煢:孤零零的樣子。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煢煢孤,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
    130

    煢煢孑

    成語拼音:
    qióng qióng jié lì
    成語解釋:
    孤獨無依的樣子。
    成語出處:
    晉 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形影相吊。”
    131

    煢煢孑,形影相吊

    成語拼音: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
    成語解釋: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成語出處: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形影相吊。”
    132

    拳頭上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成語拼音: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
    成語解釋: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正派,過得硬。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拳頭上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
    133

    拳頭上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成語拼音: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 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
    成語解釋:
    比喻為人清白,作風正派,過得硬。
    成語出處:
    134

    求新

    成語拼音:
    qiú xīn lì yì
    成語解釋:
    :豎。追求新奇,以顯示與眾不同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眾美人亦因煬帝留心裙帶,便個個求新異蠱惑他,博片刻之歡。”
    135

    勤以

    成語拼音:
    qín yǐ lì shēn
    成語解釋:
    勤儉才能生存下去
    成語出處:
    136

    勢不并

    成語拼音:
    shì bù bìng lì
    成語解釋:
    勢:情勢,狀況;并: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成語出處:
    《晉書·劉琨傳》:“臣與二虜,勢不并。”
    137

    山奔海

    成語拼音:
    shān bēn hǎi lì
    成語解釋:
    像高山飛奔,似大海豎起。形容氣勢浩大
    成語出處:
    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山奔海,沙起雷行,雨鳴樹偃。”
    138

    勢不兩

    成語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語解釋:
    :并存。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
    139

    誓不兩

    成語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語解釋: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形容雙方仇恨極深。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140

    樹碑

    成語拼音:
    shù bēi lì zhuàn
    成語解釋:
    樹:建。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桓彬傳》:“蔡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
    * 立的成語,帶立字的成語,包含立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