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立字的成語 (194個)
-
101
立人達人
- 成語拼音:
- lì rén dá rén
- 成語解釋:
- 立:建樹,成就;達:發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拉。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102
立身處世
- 成語拼音:
- lì shēn chǔ shì
- 成語解釋:
- 立身:在社會上立腳;處世:在社會上與人相處交往。在社會上自立;與世人交往相處。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際等活動。
- 成語出處:
- 晉 無名氏《沙彌十戒法并威儀序》:“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禮儀為本。”
-
103
立少觀多
- 成語拼音:
- lì shǎo guān duō
- 成語解釋:
- 指略一作為而影響很大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七法》:“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
-
104
立掃千言
- 成語拼音:
- lì sǎo qiān yán
- 成語解釋:
- 立:即時;掃:迅速掠過。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快
- 成語出處:
- 明·湯顯祖《還魂記·耽試》:“風檐寸晷,立掃千言,可敬可敬!”
-
105
立時三刻
- 成語拼音:
- lì shí sān kè
- 成語解釋:
- 立刻、馬上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1回:“有天聽了朋友一句玩笑話,便立時三刻逼我母親出去,一刻不能相容。”
-
106
立身行道
- 成語拼音:
- lì shēn xíng dào
- 成語解釋:
- 道:政治主張和思想。指修養自身,奉行道義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蕭統《與晉安王綱令》:“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
-
107
立身行己
- 成語拼音:
- lì shēn xíng jǐ
- 成語解釋:
- 存身自立,行為有度。
- 成語出處:
- 《北史·柳虬傳》:“機立身行己,本以寬雅流譽,至于登朝正色,可謂不違直道。”
-
108
立身揚名
- 成語拼音:
- lì shēn yáng míng
- 成語解釋:
- 立身:使自己在社會上有相當地位;揚:傳布。使自己立足于社會,名聲遠揚。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潛精墳籍,立身揚名。”
-
109
立談之間
- 成語拼音:
- lì tán zhī jiān
- 成語解釋:
- 站著說話的一會兒時間。形容時間極短。
- 成語出處:
- 漢·揚雄《解嘲》:“或七十說而不遇,或立談而封侯。”
-
110
廉頑立懦
- 成語拼音:
- lián wán lì nuò
- 成語解釋:
- 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成語出處:
- 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111
立賢無方
- 成語拼音:
- lì xián wú fāng
- 成語解釋:
- 立:植,豎。指推舉賢人不拘一格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湯執中立賢無方。”
-
112
立業安邦
- 成語拼音:
- lì yè ān bāng
- 成語解釋:
- 建立國家,安定天下。同“立國安邦”。
- 成語出處:
-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賢用士,立業安邦,你是不知也。”
-
113
立于不敗之地
- 成語拼音:
-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立于:處在;地:地位。指人處在不會失敗的境地上。
- 成語出處:
- 孫武《孫子 軍形篇》:“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
114
立足之地
- 成語拼音:
- lì zú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立足:站住腳。能夠站得住腳的地方。比喻存身的處所。
- 成語出處:
- 清 湘靈子《軒亭冤》:“你們這班狂妄之徒,還有立足之地么?”
-
115
立錐之地
- 成語拼音:
- lì zhuī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立錐:插錐子。指插錐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極小的地方。也作“置錐之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
116
立錐之土
- 成語拼音:
- lì zhuī zhī tǔ
- 成語解釋:
- 立錐:插錐子。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極小地方
- 成語出處:
- 曹冏《六代論》:“子弟無尺寸之封,功臣無立錐之土。”
-
117
名不虛立
- 成語拼音:
- míng bù xū lì
- 成語解釋:
- 謂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虛妄。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
118
滅德立違
- 成語拼音:
- miè dé lì wéi
- 成語解釋:
- 滅:消滅。敗壞道德,做違背道德的事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二年》:“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于大廟,以明示百官。”
-
119
毛發悚立
- 成語拼音:
- máo fà sǒng lì
- 成語解釋:
- 毛發:頭發和汗毛;聳:豎起。頭發與汗毛豎起。形容非常恐懼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迄今思之,尚毛發悚立也。”
-
120
面墻而立
- 成語拼音:
- miàn qiáng ér l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學之人,如面對墻壁而立,一無所見。
- 成語出處:
- 《尚書·周官》:“不學墻面。”孔安國傳:“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 立的成語,帶立字的成語,包含立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