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離字的成語 (159個)

    101

    寧為太平狗,莫作亂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tài píng gǒu,mò zuò lí luàn rén
    成語解釋: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成語出處:
    元·施君美《幽閨記·偷兒擋路》:“寧為太平狗,莫作亂人。”
    102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
    成語解釋: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人!”
    103

    畔道

    成語拼音:
    pàn dào lí jīng
    成語解釋:
    畔:通“叛”,違背。違背道德,脫經典。指背常規的思想或行為
    成語出處:
    清·洪昇《》序:“開人心狙詐之端,啟風俗陵傲之習,不至于畔道經不止。”
    104

    貧賤親戚,富貴他人合

    成語拼音:
    pín jiàn qīn qī lí,fù guì tā rén hé
    成語解釋:
    他人:外人;合:聚合。貧賤時親朋戚友都疏遠你,富貴時素不相識的人都會來巴結你。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2卷:“有句古詩說得好,道是:‘貧賤親戚,富貴他人合。’賈似道做了國戚,朝廷恩寵曰隆,那一個不趨奉他?”
    105

    撲朔迷

    成語拼音:
    pū shuò mí lí
    成語解釋:
    撲朔:兔腳搔爬;迷:兔眼半閉。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后來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成語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6

    破碎支

    成語拼音:
    pò suì zhī lí
    成語解釋:
    :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體
    成語出處:
    朱自清《比興》:“一類可以說是毛、鄭的影響,不過破碎支,變本加厲。”
    107

    拋鄉

    成語拼音:
    pāo xiāng lí jǐng
    成語解釋:
    開家鄉故土。
    成語出處:
    靳以《去路》:“我這么大年紀,我可不愿意拋鄉井地走那么遠。”
    108

    曲不

    成語拼音:
    qǔ bù lí kǒu
    成語解釋:
    意謂曲子要天天唱,才會熟練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成語出處:
    朱自清《論誦讀》:“但是誦讀總得多讀熟讀,才有效用;‘曲不口’,誦讀也是一樣道理。”
    109

    拳不

    成語拼音:
    quán bù lí shǒu
    成語解釋:
    拳:拳術。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比喻勤學苦練,長期堅持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手,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110

    拳不手,曲不

    成語拼音: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
    成語解釋:
    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成語出處:
    林雨《刀尖》:“拳不手,曲不口,當戰士的不開刺刀手榴彈。”
    111

    眾叛

    成語拼音:
    qīn lí zhòng pàn
    成語解釋:
    大家反對,親信背。形容不得人心,極其孤立。
    成語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難以濟矣。”
    112

    子散

    成語拼音:
    qī lí zǐ sàn
    成語解釋:
    妻子異;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散。”
    113

    倩女

    成語拼音:
    qiàn nǚ lí hún
    成語解釋:
    舊指少女為愛情而死。
    成語出處:
    唐·陳玄祐《魂記》
    114

    若即若

    成語拼音:
    ruò jí ruò lí
    成語解釋:
    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里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似蜻蜓點水。”
    115

    若即

    成語拼音:
    ruò lí ruò jí
    成語解釋:
    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同“若即若”。
    成語出處:
    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大抵總憲戇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滿,而與和相若若即,又未嘗不稍斂其鋒棱,一時眾口詆諆,遂有師相門生之謗。”
    116

    鄉賤

    成語拼音:
    rén lí xiāng jiàn
    成語解釋:
    開故鄉,無親無故,失去依靠,遭人輕視。
    成語出處:
    明·沈璟《埋劍記·柔遠》:“自古道物鄉貴,人鄉賤;這語話,信非假,到如今轉憶家。”
    117

    如魚

    成語拼音:
    rú yú lí shuǐ
    成語解釋:
    開適當的地位或賴以生存的環境
    成語出處:
    118

    生別死

    成語拼音:
    shēng bié sǐ lí
    成語解釋:
    指親人之間難以相見的別和死的永訣
    成語出處:
    明·邵璨《香囊記·尋兄》:“未亡人銜哀慘凄,念一家生別死,衷情訴與誰!”
    119

    死別生

    成語拼音:
    sǐ bié shēng lí
    成語解釋:
    永久的別或難期再見的別。
    成語出處:
    元·柯丹丘《荊釵記·見母》:“死別生辭故里,經歷盡萬種孤棲。”
    120

    勢合形

    成語拼音:
    shì hé xíng lí
    成語解釋:
    勢:形狀;形:形體。形體各自獨立,結構完整不分。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何晏《景富殿賦》:“桁梧復迭,勢合形。”
    * 離的成語,帶離字的成語,包含離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