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理字的成語 (146個)

    101

    上知天文,下知地

    成語拼音: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
    成語解釋:
    知:曉得,知道。形容學問淵博,無所不至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吳國賢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文經武律,以立其身。”
    102

    不容

    成語拼音:
    tiān lǐ bù róng
    成語解釋:
    :天道;容:容忍、寬容。舊指做事殘忍,滅絕人性,為天所不容。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朱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難容。”
    103

    良心

    成語拼音:
    tiān lǐ liáng xīn
    成語解釋:
    :自然之,上天主持的公。良心:舊指人類純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7回:“一到院里,只聽鳳姐說道:‘天良心!我在這屋里熬的越發成了賊了!’”
    104

    難容

    成語拼音:
    tiān lǐ nán róng
    成語解釋:
    雖然一時對惡人無可奈何;但覺得上天不會放過他。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朱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難容。”
    105

    人情

    成語拼音:
    tiān lǐ rén qíng
    成語解釋:
    天然的道和人的常情。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逍遙乎無形之鄉,倚天,觀人情,明始終,知得失。”
    106

    昭然

    成語拼音:
    tiān lǐ zhāo rán
    成語解釋:
    :天道。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卻如何殺了丈夫,劫了十五貫錢,逃走出去?今日天昭然,有何說!”
    107

    昭彰

    成語拼音:
    tiān lǐ zhāo zhāng
    成語解釋:
    昭彰: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三折:“這一個天昭昭,誰想到有今朝。”
    108

    昭昭

    成語拼音:
    tiān lǐ zhāo zhāo
    成語解釋:
    昭昭: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論語 吾與回也章》:“伊川有天昭彰語。”
    109

    通情達

    成語拼音:
    tōng qíng dá lǐ
    成語解釋:
    對事認識得透徹、明了。指說話、做事很講情。通、達:明白、通曉。通達人情事
    成語出處: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記》:“還是這位師兄通情達,請坐奉茶。”
    110

    通權達

    成語拼音:
    tōng quán dá lǐ
    成語解釋:
    通曉權宜與事
    成語出處:
    漢·王粲《彈棋賦》序:“因行聘志,通權達,六博是也。”
    111

    推情準

    成語拼音:
    tuī qíng zhǔn lǐ
    成語解釋:
    推:推測;準:定。按照情來推測確定
    成語出處:
    《魏書·禮志》:“假使八世,天子乃得事七;六世,諸侯方通祭五;推情準,不其謬乎!”
    112

    天文地

    成語拼音:
    tiān wén dì lǐ
    成語解釋:
    泛指知識、學問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云,辨別三光氣色,九流三教,無所不通。”
    113

    通文達

    成語拼音:
    tōng wén dá lǐ
    成語解釋:
    謂有學問懂道
    成語出處: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周員外,依你這許多通文達,我道為些什么,不過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114

    吞言咽

    成語拼音:
    tūn yán yān lǐ
    成語解釋:
    指不敢聲張和申辯。
    成語出處:
    《南史·王藻傳》:“其人雖眾,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無敢論訴。”
    115

    不通

    成語拼音:
    wén lǐ bù tōng
    成語解釋: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成語出處:
    《舊五代史·選舉志》:“況此等多不究義,唯攻帖書,文既不甚通,名第豈可妄與?”
    116

    取鬧

    成語拼音:
    wú lǐ qǔ nào
    成語解釋:
    鬧:吵鬧;搗亂。沒有道;故意吵鬧、搗亂。
    成語出處:
    唐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只取鬧。”
    117

    違天悖

    成語拼音:
    wéi tiān bèi lǐ
    成語解釋:
    見“違天逆”。
    成語出處:
    《明史·王直傳》:“今敵肆猖獗,違天悖,陛下但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
    118

    違天害

    成語拼音:
    wéi tiān hài lǐ
    成語解釋:
    見“違天逆”。
    成語出處:
    《南齊書·魏虜傳》:“武帝之胤悉被誅戮,初無報效,而反為今主盡節,違天害。”
    119

    違天逆

    成語拼音:
    wéi tiān nì lǐ
    成語解釋:
    做事殘忍,違背天道倫
    成語出處:
    《周書·文帝紀上》:“侯莫陳悅違天逆,酷害良臣,自以專戮罪重,不恭詔命,阻兵水洛,強梁秦隴。”
    120

    心安

    成語拼音:
    xīn ān lǐ dé
    成語解釋:
    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心很坦然。安:安靜;安然;:情;得:適合。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你別瞧我擺了店面,天天賣錢,那是自己本事換來的,我用著心安得。”
    * 理的成語,帶理字的成語,包含理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