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理字的成語 (146個)

    61

    聆音察

    成語拼音:
    líng yīn chá lǐ
    成語解釋:
    聽到聲音就能明察事。指善于分析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4回:“我老孫,頗有降龍伏虎的手段,翻江攪海的神通;見貌辨色,聆音察。”
    62

    應如此

    成語拼音:
    lǐ yìng rú cǐ
    成語解釋:
    指按應該這樣
    成語出處:
    老舍《有了小孩以后》:“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肥肥胖胖,整整齊齊,你總覺得小孩們應如此。”
    63

    冤擿伏

    成語拼音:
    lǐ yuān tī fú
    成語解釋:
    :治;擿伏:揭發隱秘的壞事。伸雪冤屈,揭發隱秘的壞事
    成語出處:
    明·徐渭《女狀元》第四出:“這三起事都問得絕妙,冤擿伏么可也如神。”
    64

    正詞直

    成語拼音:
    lǐ zhèng cí zhí
    成語解釋:
    正當,言詞樸直。
    成語出處:
    宋·樓鑰《答綦君更生論文書》:“心平氣和,正詞直,然后為文之體,可以追配古作。”
    65

    之當然

    成語拼音:
    lǐ zhī dāng rán
    成語解釋:
    所當然,應如此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6卷:“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來取,之當然。”
    66

    直氣壯

    成語拼音:
    lǐ zhí qì zhuàng
    成語解釋:
    直:正確、合、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閻羅殿前,我也直氣壯,不怕甚的。”
    67

    蠻不講

    成語拼音:
    mán bù jiǎng lǐ
    成語解釋:
    蠻:野蠻;粗暴。態度蠻橫;不講道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我們社會里,也有少數不顧公共利益,蠻不講,行兇犯法的人。”
    68

    蠻橫無

    成語拼音:
    mán hèng wú lǐ
    成語解釋:
    野蠻橫暴;不講道
    成語出處:
    劉操南《武松演義》第六回:“武松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無。”
    69

    蔑倫悖

    成語拼音:
    miè lún bèi lǐ
    成語解釋:
    指違背道德和倫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備聞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倫悖,禽獸不如。”
    70

    民情物

    成語拼音:
    mín qíng wù lǐ
    成語解釋:
    人情事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廿一經》:“民情物之隱微,無不了如指掌。”
    71

    漫條斯

    成語拼音:
    màn tiáo sī lǐ
    成語解釋:
    慢條斯,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公子正在那里檢點那些考具的東西,聽見老爺的話,便過來規規矩矩,漫條斯的說道:‘這話還得請父親斟酌。’”
    72

    慢條斯

    成語拼音:
    màn tiáo sī lǐ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做事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如不在意如在意。”
    73

    靡顏膩

    成語拼音:
    mǐ yán nì lǐ
    成語解釋:
    靡:美麗;顏:面容;膩:細膩;:肌。形容容貌美麗,皮膚細膩柔滑。
    成語出處:
    戰國楚·宋玉《招魂》:“靡顏膩,遺視綿些。”
    74

    名正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lǐ shùn
    成語解釋:
    謂名義正當,合乎道
    成語出處:
    唐·顏真卿《請復七圣謚號狀》:“高祖謚太武,用漢制;太宗謚曰文,行周道也。名正順,垂之無窮。”
    75

    違天

    成語拼音:
    nì lǐ wéi tiān
    成語解釋:
    逆:違反;悖:違背。違背天道常
    成語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寶劍記·避難遇義》:“我存仁義,肯從他逆違天。”
    76

    逆天悖

    成語拼音:
    nì tiān bèi lǐ
    成語解釋:
    逆:違反;悖:違背。違背天道常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只是劉太后懷嫉妒心腸,做這等逆天悖的勾當。”
    77

    逆天背

    成語拼音:
    nì tiān bèi lǐ
    成語解釋:
    逆:違背。違背天道常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陳倉路》頭折:“則他那逆天背可釤殺,我則待要剿除亂掠扶家國。”
    78

    逆天違

    成語拼音:
    nì tiān wéi lǐ
    成語解釋:
    指違背天道常。亦作“逆違天”。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孝武帝紀》:“誠逆天違而不見時也。”
    79

    強詞奪

    成語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成語解釋:
    指無強辯;想說成有的。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均非正論,不必再言。”
    80

    會心

    成語拼音:
    qiē lǐ huì xīn
    成語解釋:
    猶切厭心。
    成語出處:
    宋·葉適《太學博士主君墓志銘》:“江淮士人零落,既聞君講說,切會心,坐席皆滿。”
    * 理的成語,帶理字的成語,包含理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