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理字的成語 (146個)

    121

    玄關妙

    成語拼音:
    xuán guān miào lǐ
    成語解釋:
    玄關:佛教稱入道之門。深奧神妙的佛門道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南極登仙》第二折:“玄關妙,世人不解其中意。”
    122

    陰陽

    成語拼音:
    xiè lǐ yīn yáng
    成語解釋:
    燮:調和;:治。指大臣輔佐天子治國事。
    成語出處: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陰陽。”
    123

    相應不

    成語拼音:
    xiāng yìng bù lǐ
    成語解釋:
    應:回應。指對別人的勸說、要求置之不
    成語出處:
    謝覺哉《整瘋子》:“一些頭腦較清醒的人勸他看看現實,懸崖勒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應不。”
    124

    相助為

    成語拼音:
    xiāng zhù wéi lǐ
    成語解釋:
    :料。指幫助料事物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嚴光傳》:“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耶?’”
    125

    研幾析

    成語拼音:
    yán jī xī lǐ
    成語解釋:
    幾:隱微,事物苗頭。研究隱微的現象,分析精深的義
    成語出處:
    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凡所論著,皆研幾析,弘雅夷遠。”
    126

    服人

    成語拼音:
    yǐ lǐ fú rén
    成語解釋:
    服:說服。用道說服別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127

    愜情

    成語拼音:
    yǔn lǐ qiè qíng
    成語解釋:
    允:得當;愜:合適。合情合
    成語出處:
    《南史·顧凱之傳》:“常謂中都之制,允愜情。”
    128

    走遍天下

    成語拼音: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只要有道,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成語出處:
    歐陽山《苦斗》:“他慣用的口頭禪是:‘有走遍天下!’”
    129

    一面兒

    成語拼音:
    yī miàn ér lǐ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30

    怡情

    成語拼音:
    yí qíng lǐ xìng
    成語解釋:
    陶冶性情。
    成語出處:
    漢·徐幹《中論·治學》:“學也者,所以疏神達思,怡情性,圣人之上務也。”
    131

    迎刃而

    成語拼音:
    yíng rèn ér lǐ
    成語解釋:
    比喻處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同“迎刃而解”。
    成語出處:
    清 周在浚《行述》:“濰,劇邑也,事繁叢弊,先大夫以書生受事,迎刃而。”
    132

    有條有

    成語拼音:
    yǒu tiáo yǒu lǐ
    成語解釋:
    有條;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成語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而不亂也。”
    133

    愿聞顯據,以核

    成語拼音: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成語解釋: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以核實事與客觀實際
    成語出處: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為合必有不合,愿聞顯據,以核實。”
    134

    援疑質

    成語拼音:
    yuán yí zhì lǐ
    成語解釋:
    援:引、提出;質:詢問。提出疑難,詢問道。形容虛心請教,認真求學
    成語出處: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質,俯身傾耳以聽。”
    135

    言之成

    成語拼音: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語解釋:
    之:代詞;指所說的事。講話講得合乎道。也作“言之有”。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足以欺惑愚眾。”
    136

    言之有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lǐ
    成語解釋:
    說的話有道
    成語出處:
    明 無心子《金雀記 守貞》:“還是左兄言之有,極是曲體人情。”
    137

    喻之以

    成語拼音:
    yù zhī yǐ lǐ
    成語解釋:
    喻:曉喻,開導。用道來開導說服人。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志·丙志》第14卷:“然此婦見鷙獸不怖悸,乃能言之有,亦難能也。”
    138

    舊業

    成語拼音:
    zhòng lǐ jiù yè
    成語解釋:
    見“重溫舊業”。
    成語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舊業?這倒是個大問題。”
    139

    名言

    成語拼音:
    zhì lǐ míng yán
    成語解釋:
    :最正確的道;名言:精辟;有價值的話。最正確、最有價值的話。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俗語云‘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不是圣經傳賢,卻是至名言。”
    140

    平治

    成語拼音:
    zhèng lǐ píng zhì
    成語解釋:
    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范,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成語出處:
    《荀子·性惡》:“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 理的成語,帶理字的成語,包含理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