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牛字的成語 (180個)
-
121
牛衣歲月
- 成語拼音:
- niú yī suì yuè
- 成語解釋:
- 謂貧困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清·曾國藩《送妹夫王五歸》詩之四:“織屨辟纑終古事,牛衣歲月即羲皇。”
-
122
牛羊勿踐
- 成語拼音:
- niú yáng wù jiàn
- 成語解釋:
- 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于人乎?”
- 成語出處:
- 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于人乎?”
-
123
牛衣夜哭
- 成語拼音:
- niú yī yè kū
- 成語解釋:
- 見“牛衣對泣”。
- 成語出處:
- 唐·溫庭筠《上裴舍人啟》:“今則阮路興悲,商歌結恨;牛衣夜哭,馬柱晨吟。”
-
124
牛渚泛月
- 成語拼音:
- niú zhǔ fàn yuè
- 成語解釋:
- 牛渚:地名,在安徽當涂縣;泛月:月夜劃船游玩。比喻才士相逢,以文會友
- 成語出處:
- 《晉書·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
-
125
牛之一毛
- 成語拼音:
- niú zhī yī máo
- 成語解釋:
- 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 成語出處:
- 《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
-
126
庖丁解牛
- 成語拼音:
- páo dīng jiě niú
- 成語解釋: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
-
127
氣沖斗牛
- 成語拼音:
- qì chōng dòu niú
- 成語解釋: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后指氣勢很盛。亦作“氣沖牛斗”。
- 成語出處:
- 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真節報君仇。”
-
128
氣沖牛斗
- 成語拼音:
- qì chōng niú dǒu
- 成語解釋: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寶劍的光氣射入天際。形容氣勢極盛;直沖星空。有時也指怒氣極盛。
- 成語出處:
- 唐 楊炯《杜袁卅墓志銘》:“寶劍之沉,夜氣沖于牛斗。”
-
129
氣喘如牛
- 成語拼音:
- qì chuǎn rú niú
- 成語解釋:
- 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著,只張著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手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
-
130
氣克斗牛
- 成語拼音:
- qì kè dǒu niú
- 成語解釋:
- 斗:北斗星。牛:牽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同“氣吞牛斗”。
- 成語出處: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千金記 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氣克斗牛,怎肯與他年少成仇。”
-
131
騎牛覓牛
- 成語拼音:
- qí niú mì niú
- 成語解釋:
- 見“騎驢覓驢”。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福州大安禪師》:“師即造于百丈,禮而問曰:‘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百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
132
牽牛下井
- 成語拼音:
- qiān niú xià j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棘手,很難辦到。
- 成語出處:
-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負販經商,登山涉水,吃煙人更是牽牛下井。”
-
133
敲牛宰馬
- 成語拼音:
- qiāo niú zǎi mǎ
- 成語解釋:
- 謂宰殺牲畜。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四折:“兩壁廂敲牛宰馬,做一個慶喜的筵席。”
-
134
氣吞斗牛
- 成語拼音:
- qì tūn dǒu niú
- 成語解釋:
- 斗、牛:牽牛星和北斗星。氣勢可以吞沒星斗。形容氣魄宏大
- 成語出處:
-
135
氣吞牛斗
- 成語拼音:
- qì tūn niú dǒu
- 成語解釋:
- 牛:牽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 成語出處:
-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 誕孫相慶〉》:“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
136
齊王舍牛
- 成語拼音:
- qí wáng shě niú
- 成語解釋: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 成語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
137
氣壯如牛
- 成語拼音:
- qì zhuàng rú niú
- 成語解釋:
- 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 成語出處:
- 劉玉民《騷動之秋》第十章:“‘我園藝場是書記的十大臺柱子之一!’他會氣壯如牛地告訴你。”
-
138
如牛負重
- 成語拼音:
- rú niú fù zhòng
- 成語解釋:
- 像牛負擔著沉重的東西。比喻負擔很重。
- 成語出處:
- 《佛說四十二章經》:“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
-
139
孺子牛
- 成語拼音:
- rú zǐ niú
- 成語解釋:
- 孺子:兒童。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
- 成語出處:
- 郭小川《登九山》:“人在變,思想在變,多少英雄甘當孺子牛。”
-
140
殺雞焉用牛刀
- 成語拼音:
- 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 成語解釋:
-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 牛的成語,帶牛字的成語,包含牛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