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牛字的成語 (180個)

    101

    山之悲

    成語拼音:
    niú shān zhī bēi
    成語解釋:
    山上發出的悲嘆。譏諷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成語出處:
    102

    頭不對馬面

    成語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
    成語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盡其所有寫上,都是頭不對馬面。”
    103

    頭不對馬嘴

    成語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頭不對馬嘴!”
    104

    聽彈琴

    成語拼音:
    niú tīng dàn qín
    成語解釋:
    比喻聽不懂。
    成語出處:
    瞿秋白《亂彈》:“現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無線電的播音里去聽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聽彈琴,一竅不通了。”
    105

    頭阿旁

    成語拼音:
    niú tóu ē páng
    成語解釋:
    佛教稱地獄中長著頭的鬼卒
    成語出處:
    《新唐書·路巖傳》:“奢肆不法,俄與韋保衡同當國,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頭阿旁’,言如鬼陰惡可畏也。”
    106

    頭馬面

    成語拼音:
    niú tóu mǎ miàn
    成語解釋:
    佛家語;指閻王手下的兩鬼卒;一個頭像;一個面像馬。現比喻各種各樣兇惡的人。
    成語出處:
    《楞嚴經》:“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槍矟,驅入城門。”
    107

    童馬走

    成語拼音:
    niú tóng mǎ zǒu
    成語解釋: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童,牧童;馬走,猶仆役。
    成語出處:
    唐·元稹《〈白氏長慶集〉序》:“然而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童馬走之口無不道。”
    108

    蹄之涔

    成語拼音:
    niú tí zhī cén
    成語解釋:
    涔:雨水。蹄印中的積水。形容水量極少。也比喻處在不能有所作為的境地。
    成語出處:
    《淮南子 汜論訓》:“夫蹄之涔,不能生鳣鮪。”《淮南子 俶真》:“蹄之涔,無尺之鯉。”北周 庾信《為杞公讓宗師表》:“況復一枝倦曲,終危九層之臺;一股涔蹄,必傷千里之駕。”
    109

    蹄之魚

    成語拼音:
    niú tí zhī yú
    成語解釋:
    見“蹄中魚”。
    成語出處:
    《孔叢子·連叢子下》:“且今已乏矣,而方須租人,是猶古人欲決江海以救蹄之魚之類也。”
    110

    蹄中魚

    成語拼音:
    niú tí zhōng yú
    成語解釋:
    蹄:是指蹄印里的積水。蹄印坑里的魚。比喻死期迫近。
    成語出處:
    三國(魏) 應璩《與韋仲將書》:“誠恐將為蹄中魚,卒鮑氏之肆矣。”
    111

    寧為雞口,不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后: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成語出處: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后乎?”
    112

    寧為雞口,毋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后”。
    成語出處: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113

    寧為雞口,勿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ù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寧:寧愿;后: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肛門。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成語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二回:“生員雖貧士也,語云,‘寧為雞口,勿為后。’豈有圣門弟子,貪紈袴之膏粱,而亂朝廷之名教者乎!”
    114

    寧為雞口,無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后?”
    115

    寧為雞尸,無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shī,wú wéi niú cóng
    成語解釋:
    尸:主持,主管。比喻寧可做小國的主人,也不做大國的仆從。指寧可在小地方當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蘇秦說韓王寧為雞尸,無為從。尸,主也。”
    116

    寧為雞尸,不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shī,bù wéi niú cóng
    成語解釋:
    尸:主持,主管。比喻寧可做小國的主人,也不做大國的仆從。指寧可在小地方當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寧為雞尸,不為從。”
    117

    餼退敵

    成語拼音:
    niú xì tuì dí
    成語解釋:
    餼:活的牲口。用羊擊退敵軍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張衡傳》:“弦高以餼退敵,墨翟以縈帶全城。”
    118

    星織女

    成語拼音:
    niú xīng zhī nǚ
    成語解釋:
    郎織女。
    成語出處: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詩之十:“迢迢牽星,皎皎河漢女。”
    119

    衣病臥

    成語拼音:
    niú yī bìng wò
    成語解釋:
    形容貧病交迫。
    成語出處: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便羊裘歸去,難留嚴子;衣病臥,肯泣王章?”
    120

    衣對泣

    成語拼音:
    niú yī duì qì
    成語解釋:
    睡在衣里,相對哭泣。形容夫妻共同過著窮困的生活。
    成語出處:
    《漢書·王章傳》:“初,章為渚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衣中;與妻決,涕泣。”
    * 牛的成語,帶牛字的成語,包含牛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