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時字的成語 (297個)
-
61
蒿目時艱
- 成語拼音:
- hàng mù shí jiān
- 成語解釋:
- 蒿目:極目遠望;時艱:艱難的局勢。指對時事憂慮不安。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
62
好女不穿嫁時衣
- 成語拼音:
- 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遺產生活。
- 成語出處:
- 舊諺:“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
63
荒時暴月
- 成語拼音:
- huāng shí bào yuè
- 成語解釋:
- 荒:五谷不收;暴:兇。指荒年或青黃不接的時候。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
64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成語拼音: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
- 成語解釋:
- 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不可錯過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晉書 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拒,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65
吉日良時
- 成語拼音:
- jí rì liáng shí
- 成語解釋:
- 見“吉日良辰”。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一回:“宋江揀了吉日良時,焚一爐香,鳴鼓聚眾,都到堂上。”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子牙對懼留孫曰:‘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與鄧小姐成親,何如?’”
-
66
敬時愛日
- 成語拼音:
- jìng shí ài rì
- 成語解釋:
- 謂珍惜時間。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故敬時愛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
67
舊時風味
- 成語拼音:
- jiù shí fēng wèi
- 成語解釋:
- 風味:風度,風采。從前的風采
- 成語出處:
- 明·陳汝元《金蓮記·外謫》:“懷金黛,想玉鬟,舊時風味尚依然。”
-
68
濟世匡時
- 成語拼音:
- jì shì kuāng shí
- 成語解釋:
- 濟:拯救;匡:匡正。拯救人世,匡正時政。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5回:“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
-
69
較時量力
- 成語拼音:
- jiào shí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較:比較;量:估量。衡量時機和實力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張敬夫書》:“又須審度彼己,較時量力,定為幾年之規,若孟子,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之說。”
-
70
積時累日
- 成語拼音:
- jī shí lěi r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時間長久。
- 成語出處:
- 許地山《〈空山靈雨〉弁言》:“在睡著時,偶得趾離過愛,引領我到回憶之鄉,過那游離的日子,更不得不隨醒隨記,積時累日,成此小冊。”
-
71
救時厲俗
- 成語拼音:
- jiù shí lì sú
- 成語解釋:
- 匡救時弊,糾正風氣。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先秦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時厲俗為主。”
-
72
敬授民時
- 成語拼音:
- jìng shòu mín shí
- 成語解釋:
- 見“敬授人時”。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梁元帝《慶東耕啟》:“伏惟陛下,敬授民時,造幄籍圃。”
-
73
矯時慢物
- 成語拼音:
- jiǎo shí màn wù
- 成語解釋:
- 矯時,矯正時俗。慢,傲慢。指對現實不滿,態度傲慢。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彌衡傳》:“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
74
敬授人時
- 成語拼音:
- jìng shòu rén shí
- 成語解釋:
- 亦作“敬授民時”。《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蔡沉集傳:“人時,謂耕獲之候”。《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謂將歷法付予百姓,使知時令變化,不誤農時。后以“敬授人時”指頒布歷書。
- 成語出處:
- 《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蔡沉集傳:“人時,謂耕獲之候”。《史記·五帝本紀》引作“敬授民時”。
-
75
濟時行道
- 成語拼音:
- jì shí xíng dào
- 成語解釋:
- 濟:救助。拯救時世,推行王道仁教
- 成語出處:
- 明·楊澄《陳伯玉先生文集后序》:“豈足以知先生之術濟時行道,忠憂之心進進不已哉。”
-
76
及時行樂
- 成語拼音:
- jí shí xíng lè
- 成語解釋:
- 及時:抓緊時機。抓緊時機尋歡作樂。
- 成語出處:
-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人生如白駒過隙,倘不及時行樂,則老大徒傷悲也。”
-
77
及時雨
- 成語拼音:
- jí shí yǔ
- 成語解釋:
- 指莊稼正需要雨水時下的雨。比喻適時的幫助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
78
及時應令
- 成語拼音:
- jí shí yīng lìng
- 成語解釋:
- 與季節時令相適應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
79
見時知幾
- 成語拼音:
- jiàn shí zhī jī
- 成語解釋:
- 時:時勢,時世;幾:細微的跡象,先兆。看到時運的推移而預知事情變化的先兆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監軍之計在于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
80
濟時拯世
- 成語拼音:
- jì shí zhěng shì
- 成語解釋:
- 濟:救助。形容拯濟救助時世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列傳》:“且濟時拯世之術,豈必體堯蹈舜然后乃理哉?”
* 時的成語,帶時字的成語,包含時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