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無字的成語 (1371個)

    121

    純正

    成語拼音:
    chún zhèng wú xié
    成語解釋:
    邪:不正當。純潔真摯,沒有一點邪念。
    成語出處:
    122

    大車

    成語拼音:
    dà chē wú ní
    成語解釋:
    輗:古代大車車轅和橫木銜接的活銷。大車沒有輗難以前進。比喻人不守誠信難以立足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人而信不知其可也。大車輗,小車軏,其何以行之哉?”
    123

    滌地

    成語拼音:
    dí dì wú lèi
    成語解釋:
    蕩滌遺。形容清除得徹底。
    成語出處:
    《后漢書·隗囂傳》:“[王莽]使四境之外,并入為害,緣邊之郡,江海之瀕,滌地類。”
    124

    大而

    成語拼音:
    dà ér wú dàng
    成語解釋:
    當:底、邊際。原指說話夸大沒有邊際。后用來表示雖然大;但不適用。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逍遙游》:“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極也。’”
    125

    淡而

    成語拼音:
    dàn ér wú wèi
    成語解釋:
    淡:薄,與“濃”相對。菜肴因鹽少而沒有味道。亦泛指清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趣味。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輯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味,然做時卻自有可樂。”
    126

    大公

    成語拼音:
    dà gōng wú sī
    成語解釋: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
    成語出處:
    清 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私也已。”
    127

    瀆貨

    成語拼音:
    dú huò wú yàn
    成語解釋:
    瀆:同“黷”,貪污;貨:財物;厭:滿足。貪污財物沒有滿足。形容貪得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三年》:“晉有羊舌鮒者,瀆貨厭。”
    128

    當今

    成語拼音:
    dāng jīn wú bèi
    成語解釋:
    目前沒人能比得上。輩,比。
    成語出處:
    《三國志 吳志 張溫傳》:“[孫權]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為比?’大農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太常顧雍曰:‘基未詳其為人也。溫當今輩。’”
    129

    點金

    成語拼音:
    diǎn jīn wú shù
    成語解釋:
    見“點金乏術”。
    成語出處:
    明·徐光啟《恭承新命謹陳急切事宜疏》:“只今遼左用餉不貲,司農束手,臣又一一求多,實是點金術。”
    130

    彈鋏

    成語拼音:
    dàn jiá wú yú
    成語解釋:
    鋏:劍把。指處境窘困,有求于人。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歌曰:‘長鋏歸來乎,食魚!’”
    131

    頓口

    成語拼音:
    dùn kǒu wú yán
    成語解釋:
    張口結舌,說不出話。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03回:“罵得王慶頓口言,插燭也似磕頭求方便。”
    132

    杜口

    成語拼音:
    dù kǒu wú yán
    成語解釋:
    閉住嘴巴,不出一言。
    成語出處:
    《晉書·吉挹傳》:“挹辭氣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隕,將吏持守,用不即斃,遂乃杜口言,絕粒而死。”
    133

    顛連

    成語拼音:
    diān lián wú gào
    成語解釋:
    顛連:困頓不堪。生活困苦不堪而又處告貸和訴說
    成語出處:
    宋·張載《西銘》:“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我兄弟之顛連告者也。”
    134

    大逆

    成語拼音:
    dà nì wú dào
    成語解釋:
    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
    成語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道。”
    135

    但求

    成語拼音:
    dàn qiú wú guò
    成語解釋:
    但:僅,只要;過:錯誤。只追求沒有過錯。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錯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過。”
    136

    蕩然

    成語拼音:
    dàng rán wú cún
    成語解釋:
    。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復存在。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遺矣。”
    137

    蕩然

    成語拼音:
    dàng rán wú yú
    成語解釋: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成語出處: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逐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燼,湘囊綖柣,蕩然余。”
    138

    蕩然

    成語拼音:
    dàng rán wú yí
    成語解釋: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遺矣。”
    139

    大事化小,小事化

    成語拼音: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
    成語解釋:
    化:變。經過妥善處理,將大事化成小事,小事變成沒事,息事寧人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事’,方是興旺之家。”
    140

    遁俗

    成語拼音:
    dùn sú wú mèn
    成語解釋:
    見“遁世悶”。
    成語出處:
    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遁俗悶,因時有待。”
    * 無的成語,帶無字的成語,包含無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