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敲字的成語 (43個)
-
21
敲冰索火
- 成語拼音:
- qiāo bīng suǒ huǒ
- 成語解釋:
- 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一定不會成功。
- 成語出處:
-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類緣木以求魚。”
-
22
敲冰玉屑
- 成語拼音:
- qiāo bīng yù xiè
- 成語解釋:
- 泛指精美的紙張。
- 成語出處:
- 元·劉塤《隱居通議·詩歌》:“后三年,當予亡命,蕭永言同醉,見予舉似,急索紙而恨無敲冰玉屑,以備惡語。”
-
23
敲骨剝髓
- 成語拼音:
- qiāo gǔ bāo suǐ
- 成語解釋:
- 猶敲骨吸髓。
- 成語出處:
- 《封神演義》第二九回:“未聞有身為大臣逢君之惡,蠱惑天子,殘虐萬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剝髓,盡民之力肥潤私家,陷君不義,忍心喪節,如令兄者。”
-
24
敲骨吸髓
- 成語拼音:
- qiāo gǔ xī suǐ
- 成語解釋:
- 敲碎骨頭吸取骨髓。禪字用語;意指為了求道而不惜自殘身體。比喻極殘酷的剝削。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濟饑。”
-
25
敲膏吸髓
- 成語拼音:
- qiāo gāo xī suǐ
- 成語解釋:
- 猶敲骨吸髓。
- 成語出處:
- 清·王韜《西人重日輕華》:“其取之于民間,前時不過什二,今則幾至于敲膏吸髓,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
26
敲骨榨髓
- 成語拼音:
- qiāo gǔ zhà suǐ
- 成語解釋:
- 猶敲骨吸髓。
- 成語出處:
- 柯巖《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敲骨榨髓,受盡欺凌的阿琦婆。”
-
27
敲金擊石
- 成語拼音:
- qiāo jīn jī shí
- 成語解釋:
- 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
28
敲金擊玉
- 成語拼音:
- qiāo jīn jī yù
- 成語解釋:
- 見“敲金擊石”。
- 成語出處:
- 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風詠月長才思,吐敲金擊玉款言詞。”
-
29
敲金戛玉
- 成語拼音:
- qiāo jīn jiá yù
- 成語解釋:
- 見“敲金擊石”。
- 成語出處: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回:“見頭場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
-
30
敲鑼打鼓
- 成語拼音:
- qiāo luó dǎ gǔ
- 成語解釋:
- ①謂歡慶祝賀。②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取得那么大的勝利,人家服服貼貼,敲鑼打鼓。”
-
31
敲鑼放炮
- 成語拼音:
- qiāo luó fàng pào
- 成語解釋:
- 謂大張旗鼓地活動。
- 成語出處:
-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還不是他用狗頭軍師自作主張自討好、敲鑼放炮的硬出頭!”
-
32
敲門磚
- 成語拼音:
- qiāo mén zhuān
- 成語解釋:
- 敲門的磚石,門敲開后就被拋棄。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 成語出處:
- 明 西湖居士《春游》:“這是敲門磚,敲開便丟下他。我們既作了官,做詩何用。”
-
33
敲牛宰馬
- 成語拼音:
- qiāo niú zǎi mǎ
- 成語解釋:
- 謂宰殺牲畜。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四折:“兩壁廂敲牛宰馬,做一個慶喜的筵席。”
-
34
敲敲打打
- 成語拼音:
- qiāo qiāo dǎ dǎ
- 成語解釋:
- 指用力敲擊。比喻用言語刺激人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視察上海時的談話》:“如果不是開發,我們生產汽車還會像過去一樣用錘子敲敲打打,現在大不相同了,這是質的變化。”
-
35
輕敲緩擊
- 成語拼音:
- qīng qiāo huǎn j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婉轉地表達意思和說明問題。
- 成語出處:
- 清·陶貞懷《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個宮人到,輕敲緩擊試他們。”
-
36
敲髓灑膏
- 成語拼音:
- qiāo suǐ sǎ g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傾家蕩產。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其最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親屬,一曰官之仆隸,是四種人……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
-
37
敲山震虎
- 成語拼音:
- qiāo shān zhèn hǔ
- 成語解釋:
- 見“敲山振虎”。
- 成語出處: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54回:“今天一見馬成龍等三人在此吃飯,俱是外鄉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個人給唬住。”
-
38
敲山振虎
- 成語拼音:
- qiāo shān zhèn hǔ
- 成語解釋:
- 謂故意示警,使人震動。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這要不用個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個了當?”
-
39
敲竹杠
- 成語拼音:
- qiāo zhū g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事為借口來訛詐。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里頭還有竹杠不成?”
-
40
敲詐勒索
- 成語拼音:
- qiāo zhà lè suǒ
- 成語解釋:
- 依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
- 成語出處:
- 曲波《林海雪原》:“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為非作歹,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 敲的成語,帶敲字的成語,包含敲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