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手字的成語 (343個)

    121

    目送

    成語拼音:
    mù sòng shǒu huī
    成語解釋:
    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成語出處:
    三國魏·稽康《贈兄弟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122

    目治

    成語拼音:
    mù zhì shǒu yíng
    成語解釋:
    親眼觀察,親試驗。
    成語出處:
    嚴復《天演論·導言》:“先后間出,目治營,窮探審論,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終于異。”
    123

    拿不出

    成語拼音:
    ná bù chū shǒu
    成語解釋:
    由于不像樣、不中看或經不起挑剔而不好意思亮出來
    成語出處:
    張愛玲《創世紀》:“她盡管闊氣不要緊,我們全少奶奶去回拜,少了也拿不出啰!”
    124

    躡腳躡

    成語拼音:
    niè jiǎo niè shǒu
    成語解釋:
    同“躡躡腳”。
    成語出處:
    張天翼《春風·貝胡子》:“于是貝胡子躡腳躡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張一張院子里——空空的。”
    125

    捏腳捏

    成語拼音:
    niē jiǎo niē shǒu
    成語解釋:
    放輕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捏腳捏,上到樓上。”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
    126

    捻腳捻

    成語拼音:
    niē jiǎo niǎn shǒu
    成語解釋:
    捻:通“捏”。腳動作放輕。形容行動小心輕捷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門子只得捻腳捻,把栓拽了,飛也似閃入房里躲了。”
    127

    好戲

    成語拼音:
    ná shǒu hǎo xì
    成語解釋:
    :擅長。原指演員最擅長的劇目。后用來形容最擅長的本領。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十七:“制造空氣是老趙的拿好戲!他故意放出什么托拉斯的空氣來,好叫人們起恐慌。”
    128

    躡腳

    成語拼音:
    niè shǒu niè jiǎo
    成語解釋:
    躡:放輕腳步。形容動作很輕;有時指走路時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隨。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周瑞家的會意,忙著躡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
    129

    捏腳

    成語拼音:
    niē shǒ niē jiǎo
    成語解釋:
    形容輕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捏捏腳,直到房中,并無一人知覺。”
    130

    扭腳

    成語拼音:
    niǔ shǒu niǔ jiǎo
    成語解釋:
    身體左右扭動。形容故作嬌媚或有意做作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9回:“你們休要扭扭腳的。”
    131

    躡足

    成語拼音:
    niè shǒu niè zú
    成語解釋:
    見“躡躡腳”。
    成語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躡躡足的在外間收拾那粉盒妝盝,不敢大聲說一句話,倒弄得內外靜悄悄的。”
    132

    拿一

    成語拼音:
    ná yī shǒu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33

    旁觀袖

    成語拼音:
    páng guān xiù shǒu
    成語解釋:
    籠在袖子里在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不過問也不協助
    成語出處:
    宋·陸游《福州清仁王堅老疏》:“勇退激流,雖具衲子參尋之眼;旁觀袖,要非邦人向慕之誠。”
    134

    霹靂

    成語拼音:
    pī lì shǒu
    成語解釋:
    指斷案敏捷的人
    成語出處:
    《舊唐書·裴凗傳》:“由是大知名,號為‘霹靂’。”
    135

    稱快

    成語拼音:
    pāi shǒu chēng kuài
    成語解釋:
    拍著喊痛快。形容人們因正義得到伸張;公憤得到消除時高興愉快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說起他死得可憐,無不垂涕。又見惡姑奸夫俱死,又無不拍稱快。”
    136

    叫好

    成語拼音:
    pāi shǒu jiào hǎo
    成語解釋:
    拍著叫好。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20回:“老殘沉吟了一會,說道:‘……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將此兩款替人瑞再揮一斧吧。’子謹拍叫好。”
    137

    拍腳

    成語拼音:
    pāi shǒu pāi jiǎo
    成語解釋:
    形容人極其喜悅,興奮時的動作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14回:“賈子猷更拍拍腳的說道:‘……幾時才能夠到上海去逛一趟,見見什面,才不負此一生呢?’”
    138

    胝足

    成語拼音:
    pián shǒu zhī zú
    成語解釋:
    胼、胝:掌足底因長期磨擦而長出的老繭。上和腳上都生了繭子。形容長期辛苦勞動。
    成語出處:
    宋 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為,過門不入,胼胝足,而不以為病者,為欲大濟天下昏墊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
    139

    胼胝

    成語拼音:
    pián zhī shǒu zú
    成語解釋:
    見“胼胝足”。
    成語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農民窮苦,胼胝足以經營之,而終歲之勤,一粒無獲。”
    140

    拳不離

    成語拼音:
    quán bù lí shǒu
    成語解釋:
    拳:拳術。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比喻勤學苦練,長期堅持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七回:“果真拳不離,待我歇息片時再舞。”
    * 手的成語,帶手字的成語,包含手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