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得字的成語 (304個)

    281

    揚揚自

    成語拼音:
    yáng yáng zì dé
    成語解釋:
    十分意的樣子。語本《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閑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也。”
    成語出處:
    語出《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也。”
    282

    悠游自

    成語拼音:
    yōu yóu zì dé
    成語解釋:
    悠游:閑適的樣子;自:內心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成語出處:
    唐 房玄齡等《晉書 苻堅載記 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不以屑懷。”
    283

    優游自

    成語拼音:
    yōu yóu zì dé
    成語解釋:
    悠閑如意。
    成語出處:
    漢·班固《東都賦》:“莫不優游而自,玉潤而金聲。”
    284

    啞子

    成語拼音:
    yǎ zǐ dé mèng
    成語解釋:
    啞子:啞巴。啞子做了一個夢,心里全明白,卻不能向人表達。比喻有某種感受卻無法向人說出來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石霜圓禪師》:“啞子夢向誰說,須彌頂上浪滔天。”
    285

    愚者千慮,或有一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成語出處:
    唐 林蘊《上宰相元衡宏靖論兵書》:“茍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膽,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慮,或有一。伏愿相公少賜采擇焉。”
    286

    愚者千慮,必有一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
    287

    愚者千慮,亦有一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成語出處:
    《漢書 韓信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
    288

    其樂

    成語拼音:
    zì dé qí lè
    成語解釋:
    自己從中到樂趣。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如曾點浴沂風雪,自其樂。”
    289

    氣盈

    成語拼音:
    zhì dé qì yíng
    成語解釋:
    猶志意滿。
    成語出處:
    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四:“王志氣盈,不以巡撫置意中。每詣院謁巡撫,仰面視天,言如泉涌。”
    290

    意滿

    成語拼音:
    zhì dé yì mǎn
    成語解釋:
    志向意愿都到滿足。形容躊躇滿志的意情態。
    成語出處:
    宋 陸九淵《與劉伯協書》:“當無道時,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意滿,君子厄窮禍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鋸,投荒裔。”
    291

    種瓜瓜,種豆

    成語拼音:
    zhòng guā dé guā,zhòng dòu dé dòu
    成語解釋:
    到,收獲。種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到什么樣的結果。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五回:“古人有篇偈子說好,道是朝看釋迦經,莫念華嚴咒。種瓜瓜,種豆豆。”
    292

    鉆火

    成語拼音:
    zuān huǒ dé bīng
    成語解釋: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成語出處:
    《法苑珠林》第69卷:“竊聞聲調響順,形直影端,未見鉆火冰,種豆麥。”
    293

    種麥

    成語拼音:
    zhòng mài dé mài
    成語解釋:
    指有什么樣的原因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用民》:“夫種麥而麥,種稷而稷。”
    294

    自鳴

    成語拼音:
    zì míng dé yì
    成語解釋:
    自己表示意。形容自我欣賞。鳴:表達;表示。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篇》:“揮策四顧;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鳴意。”
    295

    志滿氣

    成語拼音:
    zhì mǎn qì dé
    成語解釋:
    猶志意滿。
    成語出處:
    唐·韓愈《與崔群書》:“賢者恒無以自存,不賢者志滿氣。”
    296

    在人屋檐下,不不低頭

    成語拼音: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
    成語解釋:
    比喻受制于人,只順從
    成語出處:
    《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他勸你留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人屋檐下,不不低頭。”
    297

    逐兔先

    成語拼音:
    zhú tù xiān dé
    成語解釋:
    逐:追趕。誰先抓到手就歸誰,別人不能再爭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法正曰:‘豈不聞逐兔先之語乎?’”
    298

    自我之,自我捐之

    成語拼音: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
    成語解釋:
    捐:舍棄,拋棄。從我手里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失相抵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侯曰:‘侯,自我之,自我捐之,無所恨。’”
    299

    自我之,自我失之

    成語拼音: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
    成語解釋:
    從我手里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失相抵
    成語出處:
    《梁書·邵陵王綸傳》:“高祖嘆曰:‘自我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300

    佐饔

    成語拼音:
    zuǒ yōng dé cháng
    成語解釋:
    比喻助人為善者善報。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下》:“佐饔者嘗焉,佐斗者傷焉。”
    * 得的成語,帶得字的成語,包含得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