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平字的成語 (158個)

    121

    死死

    成語拼音:
    sǐ sǐ píng píng
    成語解釋:
    麻木不仁,沒有生氣
    成語出處:
    122

    凸凹不

    成語拼音:
    tū āo bù píng
    成語解釋:
    指凹進與凸出,不在同一水
    成語出處:
    《中國的西北角·陜甘形勢片斷》:“路面凸凹不,車行其上,忽高忽低。”
    123

    天成地

    成語拼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語解釋:
    成:成功;:治。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語出處:
    《尚書 大禹謨》:“帝曰:'俞!地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 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天成。”
    124

    地成

    成語拼音:
    tiān píng dì chéng
    成語解釋:
    指萬事安排妥當,天下太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天成’,稱也。”
    125

    盛世

    成語拼音:
    tài píng shèng shì
    成語解釋:
    指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代。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太:社會安定。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余謂太盛世,元夕張燈,不為過侈。”
    126

    無事

    成語拼音:
    tài píng wú shì
    成語解釋:
    指時世安寧和,也指生活清靜無憂。
    成語出處:
    明 焦竑《玉堂叢語 方正》:“惟高堂厚祿身享太無事之日者,見月則樂也。”
    127

    無象

    成語拼音:
    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語解釋:
    謂太盛世并無一定標志。《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非臣等所及。’”后以“太無象”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
    成語出處:
    《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非臣等所及。’”
    128

    天下承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chéng píng
    成語解釋:
    國家持久太
    成語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七回:“內無吳蜀東西之憂,外無南北邊防之患,天下承,甲兵不用。”
    129

    天下太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tài píng
    成語解釋:
    全國或世界局勢穩定。形容社會安定;秩序良好。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也。”
    130

    物不則鳴

    成語拼音: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成語解釋:
    :公;鳴:發出聲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發出不滿的呼聲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則鳴。”
    131

    不頗

    成語拼音:
    wú píng bù pō
    成語解釋:
    謂凡事沒有始終直而不遇險阻的。
    成語出處:
    《周易·泰》:“九三,無不頗,無往不復。”
    132

    萬丈高樓地起

    成語拼音: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
    成語解釋:
    比喻凡事要從打基礎做起
    成語出處:
    沈從文《虎雛再遇記》:“他記得一句格言:‘萬丈高樓地起’,他因此永遠能用起碼名分在軍隊里混。”
    133

    心和氣

    成語拼音:
    xīn hé qì píng
    成語解釋:
    和:溫和;靜。心情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身心安寧
    成語出處:
    宋·蘇轍《既醉備五福論》:“醉而愈恭,和而有禮,心和氣,無悖逆暴戾之氣干于其間。”
    134

    氣定

    成語拼音:
    xīn píng qì dìng
    成語解釋:
    心氣定,沒有雜念。
    成語出處:
    三國·魏·阮籍《樂論》:“言至樂使人無欲,心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
    135

    氣和

    成語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成語解釋:
    心情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成語出處:
    宋 程頤《明道先生行狀》:“先生每與論事,心氣和。”
    136

    愿了

    成語拼音:
    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成語解釋:
    :東漢人向長,字子,隱居不仕。愿:心愿。了:完成。比喻子女婚嫁事都已完畢。
    成語出處:
    《后漢書》 向長傳:「 建武中, 男女娶嫁既畢, 敕斷家事勿相關, 當如我死也。 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 竟不知所終。」
    137

    之愿

    成語拼音:
    xiàng píng zhī yuàn
    成語解釋:
    :即東漢時向長,字子。向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這般一走,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之愿了。”
    138

    虛氣

    成語拼音:
    xū qì píng xīn
    成語解釋:
    虛:通“舒”。心氣和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虛氣心,乃至怒喜。”
    139

    修齊治

    成語拼音:
    xiū qí zhì píng
    成語解釋:
    泛指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140

    修身齊家治國天下

    成語拼音: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提高自身修養,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區,最后使全國安寧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
    * 平的成語,帶平字的成語,包含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