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地字的成語 (569個)
-
321
如入無人之地
- 成語拼音:
- rú rù wú rén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像到了沒有人的地方。形容作戰勇敢,無人敢阻擋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備倭事略》:“彼狃于數勝,謂我不能軍,往事如入無人之地;出其不意,可以得志。”
-
322
人生地不熟
- 成語拼音:
- rén shēng dì bù shú
- 成語解釋:
- 指初到一地對當地的人與環境、習俗等不熟悉
- 成語出處:
- 張恨水《夜深沉》第33回:“我人生地不熟的,一個人坐在這屋子里,悶死了。”
-
323
如拾地芥
- 成語拼音:
- rú shí dì jiè
- 成語解釋:
- 象從地下拾起一根芥菜。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多指官職、名位)。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
324
容膝之地
- 成語拼音:
- róng xī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形容居室的狹窄
- 成語出處:
-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
-
325
日月經天,河海帶地
- 成語拼音:
-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 成語解釋:
- 日月天天經過天空,江河天天流經大地。比喻光明正大、歷久不衰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
326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 成語拼音: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 成語解釋:
- 太陽和月亮每天經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偉大。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
327
十八層地獄
- 成語拼音:
- shí bā céng dì yù
- 成語解釋:
-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死后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我賴了你的,我墮十八層地獄。”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層地獄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
328
山崩地坼
- 成語拼音:
- shān bēng dì chè
- 成語解釋:
- 山岳崩塌,大地裂開。亦用以形容響聲強烈巨大。
- 成語出處:
- 《宋書 五行志》:“六月,壽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
329
山崩地裂
- 成語拼音:
- shān bēng dì liè
- 成語解釋:
- 山崩塌;地開裂。多為地震所引起。原用來指災難性的巨大事變。后比喻聲勢之大;變化劇然。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災,震驚朕師。”
-
330
山崩地塌
- 成語拼音:
- shān bēng dì tā
- 成語解釋:
- 見“山崩地陷”。
- 成語出處:
- 魯迅《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革命時代總要有許多文藝家萎黃,有許多文藝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沖進去。”
-
331
山崩地陷
- 成語拼音:
- shān bēng dì xiàn
- 成語解釋:
-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忽然一聲響,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塹之中。”
-
332
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 成語拼音:
-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 成語解釋:
- 屬:接連。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
333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 成語拼音: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
334
上不沾天,下不著地
- 成語拼音:
- shàng bù zhān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 成語解釋:
- 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
- 成語出處:
- 《八十一夢·第72夢》:“住在一個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所在。”
-
335
上不在天,下不著地
- 成語拼音:
-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 成語解釋:
- 指不著邊際,沒有著落。形容偏僻閉塞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只叫他在這上不在天,下不著地的地方,給我結了幾間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
336
縮地補天
- 成語拼音:
- suō dì bǔ tiān
- 成語解釋:
- 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音樂志一》:“高祖縮地補天,重張區宇;反魂肉骨,再造生靈。”
-
337
掃地出門
- 成語拼音:
- sǎo dì chū mén
- 成語解釋:
-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室內干干凈凈;不留任何東西。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連人也被趕出家門。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要是清白掃地出門,總得兩千兩。”
-
338
掃地俱盡
- 成語拼音:
- sǎo dì jù jìn
- 成語解釋:
- 謂徹底干凈,毫無存留。《漢書 魏豹田儋等傳贊》:“用于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 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隋書 高祖紀下》:“圣人遺訓,掃地俱盡,制禮作樂,今也其時。”
- 成語出處:
- 《漢書·魏豹田儋等傳贊》:“用于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
-
339
死地求生
- 成語拼音:
- sǐ dì qiú shēng
- 成語解釋:
- 求:尋取。指在極其危險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趙孇傳》:“士貴建功立名節,今雖眾寡不敵,男子當死地求生,徒懼無益也。”
-
340
隨地隨時
- 成語拼音:
- suí dì suí shí
- 成語解釋:
- 見“隨時隨地”。
- 成語出處:
- 清·魏源《圣武記》第一卷:“居近琿春之庫爾喀人,分駐佐領,隨地隨時編丁入軍籍,統稱為吉林之兵。”
* 地的成語,帶地字的成語,包含地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