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后字的成語 (269個)

    121

    操縱

    成語拼音:
    mù hòu cāo zòng
    成語解釋:
    暗地里控制
    成語出處: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15章:“尤其共產黨通常都在幕操縱,如果劉三嫂真是共產黨分子,怕是早跟著轉移走了。”
    122

    成語拼音:
    mǎ hòu pào
    成語解釋:
    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炮,弄的遲了。”
    123

    指點

    成語拼音:
    mù hòu zhǐ diǎn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24

    眉頭眼

    成語拼音:
    méi tóu yǎn hòu
    成語解釋:
    指眉眼間的神色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9卷:“是日那里還有心想看春會?只個個攛哄趙娘子,看他眉頭眼罷了。”
    125

    寧為雞口,不為牛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成語出處:
    《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乎?”
    126

    寧為雞口,毋為牛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同“寧為雞口,無為牛”。
    成語出處:
    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127

    寧為雞口,勿為牛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ù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寧:寧愿;牛: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
    成語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二回:“生員雖貧士也,語云,‘寧為雞口,勿為牛。’豈有圣門弟子,貪紈袴之膏粱,而亂朝廷之名教者乎!”
    128

    寧為雞口,無為牛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
    129

    前不巴村,不巴店

    成語拼音: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成語解釋:
    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也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來到這里,前不巴村,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130

    前不巴村,不著店

    成語拼音: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
    成語解釋:
    巴:靠近。著:挨著。前面沒有村子,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不著店,卻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131

    前跋

    成語拼音:
    qián bá hòu máo
    成語解釋:
    《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傳:“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疐其尾,進退有難。”以“前跋疐”喻進退兩難。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言醫官札子》:“今聞診御脈者,常以十數,工拙相雜,是非混淆,發言進藥,更相倚仗,前跋疐,左瞻右顧。”
    132

    前不見古人,不見來者

    成語拼音: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成語解釋:
    指空前絕。亦用作諷刺。
    成語出處:
    唐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不見來者。”
    133

    前不著村,不著店

    成語拼音:
    qián bù zhāo cūn,hòu bù zhāo diàn
    成語解釋:
    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弄得我前不著村,不著店,有上梢沒下梢。”
    134

    前車已覆,車當戒

    成語拼音: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
    成語解釋:
    鑒: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的教訓
    成語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載幽期》:“前車已覆,車當戒,仁兄不可……墮其術中,迷而不悟。”
    135

    窮而

    成語拼音:
    qióng ér hòu gōng
    成語解釋:
    舊時認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序》:“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工也。”
    136

    強而

    成語拼音:
    qiǎng ér hòu kě
    成語解釋:
    強:硬要,迫使。經強求才答應。
    成語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請復之。’強而可,一朝而獲十禽。”
    137

    前俯

    成語拼音:
    qián fǔ hòu hé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38

    前赴

    成語拼音:
    qián fù hòu jì
    成語解釋: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成語出處:
    艾青《光的贊歌》:“光榮屬于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于前赴繼的人。”
    139

    前覆

    成語拼音:
    qián fù hòu jiè
    成語解釋: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的教訓。
    成語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前車覆,車戒。”
    140

    前俯

    成語拼音:
    qián fǔ hòu yǎng
    成語解釋:
    身體前晃動。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樣子。
    成語出處: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仰,尖削的船頭就切著浪水。”
    * 后的成語,帶后字的成語,包含后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