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后字的成語 (269個)

    261

    遮前掩

    成語拼音:
    zhē qián yǎn hòu
    成語解釋:
    謂說話藏頭露尾,欲言又止。
    成語出處:
    宋·朱熹《答葉正則書》之四:“大家講究到底,大開眼看覷,大開口說話,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須得如此遮前掩,似說不說,做三日新婦子模樣,不亦快哉!”
    262

    子孫

    成語拼音:
    zǐ sūn hòu bèi
    成語解釋: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
    成語出處:
    鄧小平《搞建設要利用外資和發揮原工商業者的作用》:“要落實對原工商業者的政策,這也包括他們的子孫輩。”
    263

    子孫

    成語拼音:
    zǐ sūn hòu dài
    成語解釋: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樹活皮,人活臉,他金家的子孫代都成了眾人唾罵的對象!”
    264

    爭先恐

    成語拼音:
    zhēng xiān kǒng hòu
    成語解釋:
    爭著向前;唯恐落
    成語出處: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
    265

    責先利

    成語拼音:
    zé xiān lì hòu
    成語解釋:
    責:責任,利益。盡義務在眾人之前,分享利益在眾人之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面丑心妍,利居眾,責在人先。”
    266

    置之腦

    成語拼音:
    zhì zhī nǎo hòu
    成語解釋:
    放在一邊不再想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
    267

    置之死地而

    成語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成語解釋:
    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腸狠毒。
    成語出處:
    宋 蘇舜欽《答韓持國書》:“被廢之,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快。”
    268

    置之死地而

    成語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成語解釋: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存,陷之死地然生。”
    269

    置之死地而

    成語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yǐ
    成語解釋:
    置:放置。一定要害人致死才算完事
    成語出處:
    《上饒集中營·集中營生活散記》:“天哪!人快要死了,還時時提防他會開小差,難道真要‘置之死地而已’嗎?”
    * 后的成語,帶后字的成語,包含后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