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名字的成語 (343個)

    181

    實相稱

    成語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chèn
    成語解釋:
    聲與實際一致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2回:“妹子這個字,叫做有無實,那里及得堯蓂姐姐彈得幽雅,他才實相稱哩。”
    182

    實相符

    成語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ú
    成語解釋:
    聲或稱和實際一致。
    成語出處:
    三國 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澡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實相符,過人甚遠。”
    183

    實相副

    成語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
    成語解釋:
    聲和實際一致。
    成語出處:
    漢 路粹《為曹公與孔融書》:“昔國家東遷,文舉盛嘆鴻豫實相副,綜達經學,出于鄭玄,又明《司馬法》。”
    184

    書竹帛

    成語拼音:
    míng shū zhú bó
    成語解釋:
    書:書寫,記載;竹帛:史書。把字留在史書上。比喻好聲永遠流傳
    成語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竹帛。”
    185

    同實異

    成語拼音:
    míng tóng shí yì
    成語解釋:
    稱相同,而實質不一樣。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奸劫弒臣》:“俱與有術之士有談說之,而實相去千萬也,此夫同實異者也。”
    186

    聞天下

    成語拼音:
    míng wén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聲極大
    成語出處:
    《北齊書·魏收傳》:“功業顯著,聞天下。”
    187

    聞遐邇

    成語拼音:
    míng wén xiá ěr
    成語解釋:
    遐:遠;邇:近。聲傳揚到各地;形容聲很大。
    成語出處:
    《魏書 崔浩傳》:“奚斤辨捷智謀,聞遐邇。”
    188

    顯天下

    成語拼音:
    míng xiǎn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聲極大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臏以此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189

    下無虛

    成語拼音:
    míng xià wú xū
    成語解釋:
    原意是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不虛傳。
    成語出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儼如江西景德鎮所燒窯器,瑰瑋可觀,可謂下無虛矣。”
    190

    譽掃地

    成語拼音:
    míng yù sǎo dì
    成語解釋:
    指徹底失去聲譽
    成語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我也在一邊坐下,喘出一口氣,感到譽掃地,威信掃地。”
    191

    揚四海

    成語拼音:
    míng yáng sì hǎi
    成語解釋:
    四海:指全國各地。聲傳遍全國。形容聲很大。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糾糾揚四海,喜孜孜笑滿腮。”
    192

    揚天下

    成語拼音:
    míng yá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聲極大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8回:“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揚天下,大將王文德么?”
    193

    重當時

    成語拼音:
    míng zhòng dāng shí
    成語解釋:
    重:敬重,器重。望很高,在當時很有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卓茂傳》:“茂與孔休,蔡勛、劉宣、龔勝、鮑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重當時。”
    194

    正理順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lǐ shùn
    成語解釋:
    義正當,合乎道理。
    成語出處:
    唐·顏真卿《請復七圣謚號狀》:“高祖謚太武,用漢制;太宗謚曰文,行周道也。正理順,垂之無窮。”
    195

    紙生毛

    成語拼音:
    míng zhǐ shēng máo
    成語解釋:
    片紙磨得生了毛,字跡模糊了。比喻人的聲譽下降,今不如昔
    成語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劉魯風投謁所知,為典謁所阻,因有詩曰:‘無錢乞與韓知客,紙生毛不為通。’”
    196

    噪一時

    成語拼音:
    míng zào yī shí
    成語解釋:
    聲傳揚于一個時期
    成語出處: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 科場》:“朱半仙,時文中之能手也,噪一時。”
    197

    震一時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 yī shí
    成語解釋:
    聲震動當時社會。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劉晏傳》:“號神童,震一時。”
    198

    重一時

    成語拼音:
    míng zhòng yī shí
    成語解釋:
    一時期內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震一時”、“得當時”、“噪一時”、“傾一時”。
    成語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七:“師住徑山時,重一時,如侍郎張公子韶,狀元汪公圣錫少卿、馮公濟川俱問道。”
    199

    正言順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成語解釋:
    正:義或分正當;言順:道理講得通。指分或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逆理也講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子路》:“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200

    失實

    成語拼音:
    ní míng shī shí
    成語解釋:
    拘守空,不求實際。
    成語出處:
    宋·程大昌《考古編·詩論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失實而不敢加辨也歟!”
    * 名的成語,帶名字的成語,包含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