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可字的成語 (375個)

    341

    有機

    成語拼音:
    yǒu jī kě chèn
    成語解釋:
    機:機會。有空子
    成語出處: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趙振》:“外強見其有機趁,乃庇此黨而擊彼黨……而國勢不復振,復欲脫其庇亦不得,而國隨之以瓜分豆剖。”
    342

    冤家解不

    成語拼音:
    yuān jiā kě jiě bù kě jié
    成語解釋:
    佛教主張結下冤仇的雙方最好是化解冤仇,不要結仇不放
    成語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5回:“但冤家解不結,莫若只早早的做了親,使他空費了一番心機,強似撻之于市。”
    343

    有利

    成語拼音:
    yǒu lì kě tú
    成語解釋:
    圖:謀取。有利益謀求。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圖,否即允照辦。”
    344

    有例

    成語拼音:
    yǒu lì kě yuán
    成語解釋:
    有成例以援引。
    成語出處:
    清 袁枚《寄房師鄧遜齋先生書》:“惟生傳則自古有之,如韓昌黎之于何蕃,司馬溫公子之于范鎮,有例援。”
    345

    倚馬

    成語拼音:
    yǐ mǎ kě dài
    成語解釋: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成語出處:
    唐 李白《與韓荊州韓宗書》:“縱之以清淡,請日試萬言,倚馬待。”
    346

    有所不為,而后以有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棄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為。指要獲得成功,必須有所舍棄,有所選擇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以有為。”
    347

    一無

    成語拼音:
    yī wú kě qǔ
    成語解釋:
    沒有一點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來這俗物,一無取,都只管來纏帳,幾乎錯認了。”
    348

    依違兩

    成語拼音:
    yī wéi liǎng kě
    成語解釋:
    依:贊成;違:反對;兩:二者都以。指對問題態度猶豫,沒有確定的意見。
    成語出處:
    《明史 方從哲傳》:“舉朝力爭,從哲依違兩。”
    349

    有隙

    成語拼音:
    yǒu xì kě chéng
    成語解釋:
    有空子利用。
    成語出處:
    唐 李絳《論河北三鎮及淮西事宜狀》:“若物故之際,有間乘,當臨事圖之,于今用兵,則恐未。”
    350

    有形檢,有數

    成語拼音:
    yǒu xíng kě jiǎn,yǒu shù kě tuī
    成語解釋:
    推:推求。有形跡檢驗,有數據推求
    成語出處:
    南朝·宋·祖沖之《辨戴法興難新歷》:“遲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檢,有數推。”
    351

    余勇

    成語拼音:
    yú yǒng kě gǔ
    成語解釋:
    余勇:剩下來的勇力;賈:賣。還有剩余下來的勇力以賣給人家。原形容勇士的豪邁氣概;后也指力未使盡。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二年》:“欲勇者賈余余勇。”杜預注:“賈,賣也。言已勇有余,欲賣之。”
    352

    語言無味,面目

    成語拼音: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
    成語解釋:
    憎:厭惡。形容說話枯燥無味,面貌使人厭惡
    成語出處:
    巴金《談》:“她的確是一個‘語言無味,面目憎’的女人。”
    353

    有章

    成語拼音:
    yǒu zhāng kě xún
    成語解釋:
    章:章程、章法;循:遵守、依照。有章法以依照
    成語出處: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那里是怎么解決的,這兒也就有章循了。”
    354

    幼稚

    成語拼音:
    yòu zhì kě xiào
    成語解釋:
    頭腦簡單,讓人發笑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我們隊伍中曾經發生過的反對準備的意見是幼稚笑的。”
    355

    罪不

    成語拼音:
    zuì bù kě huàn
    成語解釋:
    罪責不逃避。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逭。”
    356

    忠不

    成語拼音:
    zhōng bù kě jiān
    成語解釋:
    兼:同時并進。一個人不能兼作兩個國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勛》:“利不兩,忠不兼。”
    357

    指揮

    成語拼音:
    zhǐ huī kě dìng
    成語解釋:
    見“指麾定”。
    成語出處: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定。”
    358

    指麾

    成語拼音:
    zhǐ huī kě dìng
    成語解釋:
    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平定。語本《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成語出處:
    語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359

    墜歡

    成語拼音:
    zhuì huān kě shí
    成語解釋:
    墜歡:指失去的寵愛或歡樂;拾:撿起來。指重尋舊好
    成語出處:
    南朝·宋·鮑照《和傅大農與僚故別》詩:“墜歡豈更接,明愛邈難尋。”
    360

    意會,不言傳

    成語拼音: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成語解釋:
    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話具體地表達出來。指道理奧妙,難以說明。有時也指情況微妙,不便說明。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天道》:“意之所隨者,不以言傳也。”
    * 可的成語,帶可字的成語,包含可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