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可字的成語 (375個)

    301

    無路

    成語拼音:
    wú lù kě zǒu
    成語解釋:
    處于極限,到達不能逾越之處
    成語出處:
    302

    無所不

    成語拼音:
    wú suǒ bù kě
    成語解釋:
    沒有什么不的。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灌夫傳》:“蚡事魏其無所不。”
    303

    無施不

    成語拼音:
    wú shī bù kě
    成語解釋: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當。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退之筆力,無施不,而嘗以詩為文章末事。”
    304

    無所

    成語拼音:
    wú suǒ kě fǒu
    成語解釋:
    不贊同也不反對。
    成語出處: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否,上鄙之。”
    305

    未為不

    成語拼音:
    wèi wéi bù kě
    成語解釋:
    不是不以。委婉地肯定。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各位所長,優則存之,劣則刪之,未為不。”
    306

    娓娓

    成語拼音:
    wěi wěi kě tīng
    成語解釋:
    娓娓: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
    成語出處:
    清·朱彝尊《曝書亭記·寄禮部韓尚書》:“謹令其叩講席,歸沐之暇,試進而討論,其言頗娓娓聽。”
    307

    無隙

    成語拼音:
    wú xì kě chéng
    成語解釋:
    隙:空子;乘:趁。利用機會。沒有空子鉆。
    成語出處:
    《宋書 律歷志下》:“臣其歷七曜,咸始上元,無隙乘。”
    308

    無瑕

    成語拼音:
    wú xiá kě jī
    成語解釋:
    瑕:比喻事物的缺點。完美無缺,無指責
    成語出處:
    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關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時代的風俗、制度、精神,總要盡能的收集材料,務求其無瑕擊。”
    309

    無懈

    成語拼音:
    wú xiè kě jī
    成語解釋:
    懈:松懈;擊:攻擊。沒有一點弱點以讓人攻擊。形容十分嚴密;找不到一點漏洞。
    成語出處:
    先秦 孫武《孫子 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310

    無一

    成語拼音:
    wú yī kě
    成語解釋:
    沒有一點取的
    成語出處: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彰君之惡傷私義,二者無一,而先生行之,必且輕于齊而累于楚也。”
    311

    無言

    成語拼音:
    wú yán kě duì
    成語解釋:
    對:對答,回答。沒有話來回答。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四:“師曰:‘這老和尚被我一問直得無言對。’”
    312

    笑不

    成語拼音:
    xiào bù kě yǎng
    成語解釋:
    笑得直不起腰來。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芳云又掩口語姝,兩人皆笑不仰。”
    313

    夏蟲不言冰

    成語拼音:
    xià chóng bù kě yán bīng
    成語解釋: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成語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回:“夏蟲不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314

    夏蟲不語冰

    成語拼音: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
    成語解釋:
    語:談論。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315

    夏蟲不語寒

    成語拼音: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hán
    成語解釋: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寒冷。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成語出處:
    316

    形跡

    成語拼音:
    xíng jì kě yí
    成語解釋:
    舉止和神情很值得懷疑。形跡:舉動和神色;疑:值得懷疑。
    成語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圓老故交雖多,因其形跡疑,亦無人代為分辯。”
    317

    行跡

    成語拼音:
    xíng jì kě yí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318

    替否

    成語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語解釋:
    獻:進;替:廢。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年》:“君所謂,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君所謂否,而有焉,臣獻其,以去其否。”
    319

    替不

    成語拼音:
    xiàn kě tì fǒu
    成語解釋:
    獻:進,提出;:正確的;替:廢,更換;不:通“否”,錯誤的。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成語出處:
    南朝·梁·簡文帝《答徐摛書》:“但今與古殊,時有監撫之務,竟不能絀邪進善,少助國章,獻替不,仰裨圣政。”
    320

    朽木不

    成語拼音:
    xiǔ mù bù kě diāo
    成語解釋:
    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救藥。亦作“朽木難彫”。亦作“朽木不雕”。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朽木不雕也,糞土之墻,不圬也。”
    * 可的成語,帶可字的成語,包含可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