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口字的成語 (397個)

    121

    出不遜

    成語拼音:
    kǒu chū bù xùn
    成語解釋:
    遜:恭順;謙遜。說出的話非常不謙遜;沒有禮貌。
    成語出處: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6回:“他說我訛他,還出不遜,打了我一頓,求老爺公斷。”
    122

    出大言

    成語拼音:
    kǒu chū dā yán
    成語解釋:
    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御者見考叔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
    123

    出狂言

    成語拼音:
    kǒu chū kuáng yán
    成語解釋:
    嘴里說出狂妄自大的話。指說話狂妄、放肆。也指胡說八道。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二回:“宋江聽得,慌忙過來看時,卻是‘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在閣子內吃得大醉,出狂言。”
    124

    齒伶俐

    成語拼音:
    kǒu chǐ líng lì
    成語解釋:
    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才好。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角伶俐,此時一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125

    齒生香

    成語拼音:
    kǒu chǐ shēng xiāng
    成語解釋:
    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前者捧讀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齒生香。”
    126

    傳心授

    成語拼音:
    kǒu chuán xīn shòu
    成語解釋:
    心授:不立文字;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通過頭講述和心中悟解來傳授。
    成語出處:
    明 解縉《春雨雜述 評書》:“學書之法,非傳心授,不得其精。”
    127

    呆目鈍

    成語拼音:
    kǒu dāi mù dùn
    成語解釋:
    見“呆目瞪”。
    成語出處:
    克非《春潮急》二五:“張福壽頓時呆目鈍,半天才小聲說:‘我曉得的喃!我又沒去戴過紅花、吃過油大。’”
    128

    呆目瞪

    成語拼音:
    kǒu dāi mù dèng
    成語解釋:
    嘴說不出話,眼發直。形容很吃驚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許仲林《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那軍士見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憐惜,再加他嬌滴滴,叫了幾聲將軍長,將軍短。便把這些軍士,叫得骨軟筋酥,呆目瞪,軟癡癡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塊,莫能動履。”
    129

    多食寡

    成語拼音:
    kǒu duō shí guǎ
    成語解釋:
    吃飯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
    成語出處:
    唐·韓愈《答胡生書》:“愈不善自謀,多而食寡。”
    130

    耳并重

    成語拼音:
    kǒu ěr bìng zhòng
    成語解釋:
    對說和聽的訓練同等重視。
    成語出處:
    魯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給他進了中西折中的學堂,英文又專是‘耳并重’的。”
    131

    耳相傳

    成語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uán
    成語解釋:
    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成語出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耳相傳,或逮后世。”
    132

    耳相承

    成語拼音:
    kǒu ěr xiāng chéng
    成語解釋:
    謂接受傳聞。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答王仲縉書》:“數年來士大夫不察其實,耳相承,猥有所稱引。”
    133

    耳之學

    成語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成語解釋:
    指只知道耳朵進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見,而沒有真正的學識。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勸學》:“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
    134

    沸目赤

    成語拼音:
    kǒu fèi mù chì
    成語解釋:
    形容人情緒激動,聲音臉色都很嚴厲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噴噴,沸目赤。”
    135

    服心服

    成語拼音:
    kǒu fú xīn fú
    成語解釋:
    指從內心及頭都表示信服
    成語出處:
    《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毛主席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啟發我們顧全大局,使我服心服。”
    136

    腹之累

    成語拼音:
    kǒu fù zhī lěi
    成語解釋:
    腹:指飲食;累:連累。指因為飲食而受到牽累。
    成語出處:
    漢·班固《東觀漢記·閔貢》:“仲叔怪而問之,知,乃嘆曰:‘閔仲叔豈以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137

    干舌焦

    成語拼音:
    kǒu gàn shé jiāo
    成語解釋:
    見“燥唇干”。
    成語出處:
    清·劉璋《斬鬼傳》第四回:“兩個人想來想去,總沒個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餓的齷齪干舌焦,只的問仔細鬼道:‘老弟,我們饑了。我有帶來的一包狗糞,請你如何?’”
    138

    干舌燥

    成語拼音:
    kǒu gān shé zào
    成語解釋: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熱或說話很多;費盡舌。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139

    惠而實不至

    成語拼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成語解釋:
    惠:給人以好處;至:到。只在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140

    含天憲

    成語拼音:
    kǒu hán tiān xiàn
    成語解釋:
    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宦者傳論》:“手握王爵,含天憲,非復掖廷永巷之職。”
    * 口的成語,帶口字的成語,包含口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