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口字的成語 (397個)

    221

    寧為雞,無為牛后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222

    大罵

    成語拼音:
    pò kǒu dà mà
    成語解釋:
    破:沖開。指滿惡語罵人。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茶房未及開,那女人已經破大罵起來。”
    223

    怒罵

    成語拼音:
    pò kǒu nù mà
    成語解釋:
    :惡語。滿惡語罵人
    成語出處:
    《紅日》第12章:“他竭力掙脫,掙脫不開,連連求饒,陶二嫂還是拳打腳踢,破怒罵。”
    224

    痛罵

    成語拼音:
    pò kǒu tòng mà
    成語解釋:
    :惡語。滿惡語罵人
    成語出處: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老太婆坐在窗下,指著丈夫就破痛罵:‘你這個蠢貨,真是個地道的傻瓜!’”
    225

    張舌

    成語拼音:
    piàn kǒu zhāng shé
    成語解釋:
    搬弄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你道是同心共膽,還待要騙張舌,我只問你三回兩歇,怎送的我二足雙瘸!”
    226

    曲不離

    成語拼音:
    qǔ bù lí kǒu
    成語解釋:
    意謂曲子要天天唱,才會熟練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成語出處:
    朱自清《論誦讀》:“但是誦讀總得多讀熟讀,才有效用;‘曲不離’,誦讀也是一樣道理。”
    227

    拳不離手,曲不離

    成語拼音: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
    成語解釋:
    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成語出處: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228

    薄舌

    成語拼音:
    qīng kǒu báo shé
    成語解釋:
    見“輕嘴薄舌”。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這酸子輕薄舌,專會做詞。”
    229

    白舌

    成語拼音:
    qīng kǒu bái shé
    成語解釋:
    指說話不知輕重,觸犯忌諱。
    成語出處:
    洪深《五奎橋》第一幕:“這樣的好風水,保橋還來不及呢!豈可青白舌,輕易說拆去么?”
    230

    不言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bù yán
    成語解釋:
    :閉。閉著嘴不說話。
    成語出處:
    《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231

    八嘴

    成語拼音:
    qī kǒu bā zuǐ
    成語解釋:
    同“七嘴八舌”。
    成語出處:
    魯迅《墳·我之節烈觀》:“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
    232

    側目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cè mù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233

    側目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cè mù
    成語解釋:
    :閉不說話;側目:怒目而視。閉嘴怒目而視。形容敢怒不敢言
    成語出處: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薦之曰干員,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魚肉者,雖痛心疾首箝側目,而無奈何也。”
    234

    結舌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jié shé
    成語解釋:
    :嘴巴張不開;結舌:舌頭轉不動。形容緊閉嘴巴;不敢說話。
    成語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此智士所以鉗結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235

    撟舌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jiǎo shé
    成語解釋:
    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史稿·朱琦傳》:“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鉗撟舌而莫敢言。”
    236

    結舌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jié shé
    成語解釋:
    結舌:舌頭轉不動。閉不說話。形容不敢講話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乞改求諫詔書札子》:“是詔書始于求諫,而終于拒諫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結舌,非國家之福也。”
    237

    禁語

    成語拼音:
    qián kǒu jìn yǔ
    成語解釋:
    拑:同“鉗”,用東西夾住。閉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說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今日賈政在席上也自拑禁語。”
    238

    鑷子

    成語拼音:
    quē kǒu niè zi
    成語解釋:
    鑷子用以拔毛,缺鑷子則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成語出處:
    宋蘇軾《與陳季常書》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視仆之饑飽,如觀越人之肥瘠耳。鄉諺有云‘缺鑷子’者,公識之。”
    239

    輕舌

    成語拼音:
    qīng kǒu qīng shé
    成語解釋:
    見“輕嘴薄舌”。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你不理他便罷,不要十分輕輕舌的沖撞他。”
    240

    鑠金

    成語拼音:
    qún kǒu shuò jīn
    成語解釋:
    鑠:熔化。眾一詞能夠把金屬熔化。指輿論可以混淆是非
    成語出處:
    宋·李綱《謝親筆札子》:“陛下察其心于群鑠金之際,薄其罪于眾人欲殺之時。”
    * 口的成語,帶口字的成語,包含口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