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前字的成語 (208個)
-
141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 成語拼音:
-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
- 成語解釋: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實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
-
142
前挽后推
- 成語拼音:
- qián wǎn hòu tuī
- 成語解釋:
- 形容前后都有人幫助。
- 成語出處:
- 《左傳·襄公十四年》:“衛君必入,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
-
143
前危后則
- 成語拼音:
- qián wēi hòu zé
- 成語解釋:
- 前人的危亡,后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后則。”
-
144
卻行求前
- 成語拼音:
- què xíng qiú qián
- 成語解釋:
- 語本《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卻行求前”謂以倒退求前進,比喻方法不對,因而不可能達到目的。
- 成語出處:
- 語出《韓詩外傳》卷五:“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安存者,則無異乎卻行而求逮于前人也。”
-
145
前言不搭后語
- 成語拼音: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 成語解釋:
-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 成語出處: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四科長急得前言不搭后語地說:‘701,不是我!’”
-
146
前言不答后語
- 成語拼音: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 成語解釋:
-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
147
前因后果
- 成語拼音:
- qián yīn hòu guǒ
- 成語解釋:
- 佛教講;先前種什么因;后來就結什么果;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指事情的全部過程。
- 成語出處:
- 梁 蕭子顯《南齊書 高逸傳論》:“史臣曰:‘今樹以前因,報以后果,業行交酬,連瑣相襲。’”
-
148
前仰后合
- 成語拼音:
- qián yǎng hòu hé
- 成語解釋:
- 形容身體大幅度地前后晃動。多指大笑、酒醉、困倦時站立不穩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東倒西歪,后合前仰,離席上,這酒興顛狂。”
-
149
前言往行
- 成語拼音:
- qián yán wǎng xíng
- 成語解釋:
- 指前代圣賢的言行。
- 成語出處:
- 《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150
前瞻后顧
- 成語拼音:
- qián zhān hòu gù
- 成語解釋: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成語出處: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151
前遮后擁
- 成語拼音:
- qián zhē hòu yōng
- 成語解釋:
- 遮:阻攔。形容十分擁擠、喧鬧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你這里齊臻臻前遮后擁,美甘甘笑口歡容,只待要靜巉巉幕天席地。”
-
152
前轍可鑒
- 成語拼音:
- qián zhé kě jiàn
- 成語解釋:
- 見“前車之鑒”。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與石應之書》:“惟兄勉之,無失朋友之望,前轍可鑒。”
-
153
人前背后
- 成語拼音:
- rén qián bèi hòu
- 成語解釋:
- 當著人背著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24卷:“君子周而不比,周是遍,人前背后都如此。”
-
154
食方于前
- 成語拼音:
- shí fāng yú qián
- 成語解釋:
- 同“食前方丈”。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智囊補·閨智·陳子仲妻》:“楚王聘陳子仲為相,仲謂妻曰:‘今日為相,明日結駟連騎,食方于前矣。’”
-
155
盛況空前
- 成語拼音:
- shèng kuàng kōng qián
- 成語解釋:
- 形容熱鬧至極
- 成語出處:
- 陸文夫《為讀者想》:“只有把廳堂擠得滿滿,才算得上是盛況空前。”
-
156
食前方丈
- 成語拼音:
-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 成語解釋:
- 方丈:一丈見方。吃飯時面前一丈見方的地方擺滿了食物。形容吃的闊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
157
思前慮后
- 成語拼音:
- sī qián lǜ hòu
- 成語解釋:
- 思:思考,考慮;前:原因。反復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 成語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為,再不思前慮后,小弟每每與他說好話,他再不肯聽。”
-
158
思前算后
- 成語拼音:
- sī qián suàn hòu
- 成語解釋:
- 思:思考;算:計劃,籌謀。思想前面,盤算將來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呂子約》:“如此下手,更莫思前算后,計較商量。”
-
159
思前想后
- 成語拼音: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成語解釋:
- 前:原因。思思前頭;想想后頭。反復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2回:“且聞太師見后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余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后。”
-
160
史無前例
- 成語拼音:
- shǐ wú qián lì
- 成語解釋:
- 前例:以前的事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
- 成語出處:
- 清 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注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
* 前的成語,帶前字的成語,包含前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