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作字的成語 (256個)

    101

    拿腔

    成語拼音:
    ná qiāng zuò shì
    成語解釋:
    裝模樣。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那賈環便來到王夫人炕上坐著,令人點了蠟燭,拿腔做勢的抄寫。”
    102

    扭曲

    成語拼音:
    niǔ qū zuò zhí
    成語解釋:
    比喻是非顛倒
    成語出處:
    元 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直,所以不走不逃。”
    103

    拗曲

    成語拼音:
    niù qū zuò zhí
    成語解釋:
    故意將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是非顛倒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5卷:“方媽媽呆了半晌,開口不得,思想沒收場,只得拗曲直,說道:‘誰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104

    拿糖

    成語拼音:
    ná táng zuò cù
    成語解釋:
    擺架子,裝腔勢。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這會子替奶奶辦了一點子事,況且關會著好幾層兒呢,就這么拿糖醋的起來,也不怕人家寒心?”
    105

    寧為太平狗,莫離亂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tài píng gǒu,mò zuò lí luàn rén
    成語解釋: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成語出處:
    元·施君美《幽閨記·偷兒擋路》:“寧為太平狗,莫離亂人。”
    106

    寧為太平犬,莫離亂人

    成語拼音: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
    成語解釋:
    寧:寧愿;莫:不。寧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正是:寧為太平犬,莫離亂人!”
    107

    弄虛

    成語拼音:
    nòng xū zuò jiǎ
    成語解釋:
    虛假;不實;制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成語出處: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假。”
    108

    平生不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成語拼音: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成語解釋: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成語出處: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109

    朋比

    成語拼音:
    péng bǐ zuò jiān
    成語解釋:
    見“朋比為奸”。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而朋比奸,天下事尚忍言哉?”
    110

    憑險

    成語拼音:
    píng xiǎn zuò shǒu
    成語解釋:
    憑:靠著。憑依地勢險要而堅守
    成語出處:
    《南史·梁武帝紀·封梁公策》:“憑險守,兵食兼資,風激電駭,莫不震疊。”
    111

    教刑

    成語拼音:
    pū zuò jiào xíng
    成語解釋:
    撲:古代刑具;教刑:教學中對學生的體罰。用撲責罰學生的工具
    成語出處:
    《尚書·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官刑,撲教刑,金贖刑。”
    112

    蹺蹊

    成語拼音:
    qiāo qī zuò guài
    成語解釋:
    蹺蹊:奇怪。奇怪多端
    成語出處: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只因這封簡帖兒,變出一本蹺蹊怪底小說來。”
    113

    親上

    成語拼音:
    qīn shàng zuò qīn
    成語解釋:
    親戚間再結姻親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又聽見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親的,憑誰來說親,橫豎不中用。”
    114

    解人

    成語拼音:
    qiǎng zuò jiě rén
    成語解釋:
    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為論以示謝。于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咨盡。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115

    名目

    成語拼音:
    qiǎo zuò míng mù
    成語解釋:
    巧立名目。
    成語出處:
    宋·蘇軾《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今來計會六色人戶故免役錢,正與添錢無異,雖巧名目,其實一般。”
    116

    日出而,日落而息

    成語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
    成語解釋:
    :做工。太陽升起就做工,太陽下山就休息。泛指簡樸單純的生活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
    117

    日出而,日入而息

    成語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成語解釋: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成語出處:
    《莊子 讓王》:“日出而,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118

    認仇

    成語拼音:
    rèn chóu zuò fù
    成語解釋:
    同“認賊父”。
    成語出處: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朋友,雖然在我們之中,有漢奸,有傀儡,有賣國賊,他們認仇父,為虎倀,但他們那班可恥的人,終竟是少數。”
    119

    認敵

    成語拼音:
    rèn dí zuò fù
    成語解釋:
    同“認賊父”。
    成語出處:
    蒲韌《二千年間》八:“同時也不能不想那些認敵父、賣國求榮的大漢奸。”
    120

    認雞

    成語拼音:
    rèn jī zuò fèng
    成語解釋:
    佛教語。謂認凡庸為珍貴。
    成語出處:
    《萬善同歸集》卷一:“如楚國愚人認雞鳳,猶春池小果執石為珠。但任淺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
    * 作的成語,帶作字的成語,包含作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