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眾字的成語 (195個)

    121

    口難調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nán tiáo
    成語解釋:
    人的口味很難調配恰當。比喻難以讓所有的人都滿意。調:調理;調配。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歸田錄》第一卷:“和傅說之羹,實難調于口。”
    122

    口如一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rú yī
    成語解釋:
    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同“口一辭”。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吏部一 都給事升轉》:“而謂科臣但當內擢,其最不肖者間出一二人于外,則口如一。”
    123

    口鑠金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
    成語解釋:
    人人這么說;足以熔化金(鑠:熔化)。比喻輿論力量大;也比喻謠言多使是非混淆。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下》:“心成城,口鑠金。”
    124

    口爍金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
    成語解釋: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景帝紀》:“口爍金,積毀銷骨。”
    125

    口鑠金,積毀銷骨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
    成語解釋: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口鑠金,積毀銷骨。”
    126

    口同聲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成語解釋:
    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9回:“但見朱仙鎮上的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口同聲攀留元帥,哭聲震地。”
    127

    口相傳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
    成語解釋:
    人輾轉述說。見“口交傳”。
    成語出處: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禮部的調查毫無結果,于是只能回奏:當時口相傳,首先訛傳者無法查明。”
    128

    口銷金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xiāo jīn
    成語解釋:
    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口同聲可混淆視聽。見“口鑠金”。
    成語出處:
    漢 焦贛《易林 萃之巽》:“口銷金,愆言不驗。”
    129

    口銷鑠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xiāo shuò
    成語解釋: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謠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成語出處:
    130

    口熏天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xūn tiān
    成語解釋:
    指群言可以動天。比喻輿論力量大。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 離謂》:“毀譽成黨,口熏天。”
    131

    口囂囂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xiāo xiāo
    成語解釋:
    囂:喧嚷,吵嚷。大家都吵吵嚷嚷地說著
    成語出處:
    唐·韓愈《子產不毀鄉校煩》:“游于鄉之校,口囂囂。”
    132

    口一詞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語解釋:
    很多人都說同樣的話。
    成語出處:
    唐 令狐楚《謝賜冬衣狀》:“自臣而下,萬口一聲。”
    133

    口一辭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語解釋:
    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看法或意見一致。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濮議》卷四:“口一辭,紛然不止。”
    134

    口之辯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比喻各學派間的辯論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公孫龍問于魏牟曰:‘龍少學先王之道,長而明仁義之行,合同異,雜堅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窮口之辯,吾自以為至達已。’”
    135

    流歸海

    成語拼音:
    zhòng liú guī hǎi
    成語解釋:
    大小河流同歸于海。比喻多分散的事物匯集于一處。
    成語出處:
    唐 杜甫《長江》詩之二:“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136

    毛攢裘

    成語拼音:
    zhòng máo cuán qiú
    成語解釋: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常言道:‘毛攢裘。’”
    137

    毛飛骨

    成語拼音:
    zhòng máo fēi gǔ
    成語解釋:
    多輕物能掀起重物。
    成語出處:
    唐 李白《雪讒詩贈友人》:“群輕折軸,下沉黃泉;毛飛骨,上凌青天。”
    138

    目共睹

    成語拼音:
    zhòng mù gòng dǔ
    成語解釋: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亦作“目共視”、“目具瞻”。
    成語出處:
    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贊揚佛教事》:“且觀世大士所降近驗,并即表身世,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繼。”
    139

    目共視

    成語拼音:
    zhòng mù gòng shì
    成語解釋: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同“目共睹”。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札子》:“言一出則萬口爭傳,目共視,雖欲為私,其勢不可。”
    140

    目睽睽

    成語拼音:
    zhòng mù kuí kuí
    成語解釋:
    大家的眼睛都睜得大大地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意看的樣子。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鄆州溪堂詩并序》:“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于此時能安以治之。”
    * 眾的成語,帶眾字的成語,包含眾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