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以字的成語 (483個)

    241

    荷析薪

    成語拼音:
    yǐ hé xī xīn
    成語解釋:
    《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原謂父親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擔當。后荷析薪”比喻繼承父業。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
    242

    火止沸

    成語拼音:
    yǐ huǒ zhǐ fèi
    成語解釋:
    見“湯止沸”。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漢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變幣,欲反本,是猶煎止燔,火止沸也。”
    243

    華制華

    成語拼音:
    yǐ huá zhì huá
    成語解釋:
    華:中國人;制:控制。用中國人控制中國人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它將更厲害地進行其‘華制華’的政治進攻和‘戰養戰’的經濟侵略。”
    244

    己度人

    成語拼音:
    yǐ jǐ duó rén
    成語解釋:
    度:推測;猜測。用自己的想法來衡量別人;依據自己一方的情況去猜測別人的情況。
    成語出處:
    漢 韓嬰《韓詩外傳》:“圣人己度人者也,心度心,情度情,類度類,古今一也。”
    245

    絕后患

    成語拼音:
    yǐ jué hòu huàn
    成語解釋:
    消除禍根,來杜絕后可能產生的禍患。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如今朦朧奏過圣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絕后患。”
    246

    酒解酲

    成語拼音:
    yǐ jiǔ jiě chéng
    成語解釋: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247

    己律人

    成語拼音:
    yǐ jǐ lǜ rén
    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主張去約束別人
    成語出處:
    魯迅《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可惜大家總不肯這樣辦,偏要己律人,所天下就多事。”
    248

    假亂真

    成語拼音:
    yǐ jiǎ luàn zhēn
    成語解釋:
    :用;亂真:使真的東西混亂;與假的摻雜在一起分不清。用假的東西來冒充或混雜真的東西。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馀分閏位,謂偽亂真耳。”
    249

    膠投漆

    成語拼音:
    yǐ jiāo tóu qī
    成語解釋: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成語出處:
    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晉世杜元凱又為《左氏集解》,專取丘明之傳釋孔氏之經,所謂子應乎母,膠投漆,雖欲勿合,其可離乎!”
    250

    進為退

    成語拼音:
    yǐ jìn wéi tuì
    成語解釋:
    為了退卻而采取進攻
    成語出處:
    《孫子·行軍》:“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251

    訐為直

    成語拼音:
    yǐ jié wéi zhí
    成語解釋:
    訐:攻擊別人短處或揭發別人隱私;直:直率。用攻擊別人的短處,揭發別人隱私來表達自己的直率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繳為知者,惡不孫為勇者,惡訐為直者。”
    252

    儆效尤

    成語拼音:
    yǐ jǐng xiào yóu
    成語解釋:
    儆:告誡;警戒;效尤:效仿過錯;學人家做壞事。用對某些壞人壞事的懲罰來警戒那些學著做壞事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
    253

    簡御繁

    成語拼音:
    yǐ jiǎn yù fán
    成語解釋:
    御:治理,統治。簡便的辦法去對付復雜繁多的事情。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宋書·江秉之傳》:“復出為山陰令,民戶三萬,政事煩擾,訟訴殷積,階庭常數百人,秉之御繁簡,常得無事。”
    254

    煎止燔

    成語拼音:
    yǐ jiān zhǐ fán
    成語解釋:
    用加熱來制止燃燒。比喻處理方法不對,反而助長已成之勢。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漢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變幣,欲反本,是猶煎止燔,火止沸也。”
    255

    己之心,度人之腹

    成語拼音: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 fù
    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心思。同“己之心,度人之心”。
    成語出處:
    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藝林學山八》:“楊(楊慎)朱(朱熹)忌而毀之,豈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256

    己之心,度人之心

    成語拼音:
    yǐ jǐ zhī xīn,dù rén zhī xīn
    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心思。
    成語出處:
    《中庸》“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宋 朱熹注:“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同,則道之不遠于人者可見。故己之所不欲,則勿施至于人。”
    257

    渴服馬

    成語拼音:
    yǐ kě fú mǎ
    成語解釋:
    使馬忍渴受訓,從人驅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順服。
    成語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造父為齊王駙駕,渴服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駕于圃駕于圃中。’造父驅車入圃,馬見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渴服馬久矣,今馬見池,馯而走,雖造父不能治……”
    258

    口問心

    成語拼音:
    yǐ kǒu wèn xīn
    成語解釋:
    一面口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四:“[程元玉]隨又忖道:‘婦人之言,何足憑誰!況且他一頓飯錢,尚不能預備,就有驚恐,他如何出力相報得?’口問心,行了幾里。”
    259

    快先睹

    成語拼音:
    yǐ kuài xiān dǔ
    成語解釋:
    猶言先睹為快。語本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
    成語出處:
    語出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爭先睹之為快。”
    260

    快言論

    成語拼音:
    yǐ kuài yán lùn
    成語解釋:
    :目的連詞;快:使痛快。使言論痛快
    成語出處:
    清·劉開《問說》:“詢天下之異文鄙事快言論。”
    * 以的成語,帶以字的成語,包含以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