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事字的成語 (375個)
-
61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成語拼音:
-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
- 成語解釋:
- 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
- 成語出處:
- 清 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二回:“現在國家正當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處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廢,將來又是怎樣個了局?”
-
62
惡事傳千里
- 成語拼音:
-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惡事:壞事,丑事。形容敗壞名譽的事很容易傳開來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
63
餓死事大
- 成語拼音:
- è sǐ shì dà
- 成語解釋:
- 餓死人是件大事
- 成語出處:
- 清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況貧能病人,餓死事大,不惟利祿之見,盡人難免。”
-
64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 成語拼音:
-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
- 成語解釋:
- 失節: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后泛指失去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
- 成語出處:
-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
65
惡事行千里
- 成語拼音:
-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含有勸告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所謂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
66
阿尊事貴
- 成語拼音:
- ē zūn shì guì
- 成語解釋:
- 阿:曲從,迎合;尊、貴:地位官爵高的權貴。指迎合與侍奉權貴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楚元王傳》:“以不能阿尊事貴,孤特寡助,抑厭遂退,卒不克明。”
-
67
風流佳事
- 成語拼音:
- fēng liú jiā shì
- 成語解釋:
- 風流:指男女相互愛悅之事;佳事:美事。指男女情愛的美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2回:“今忽見寶玉也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湘云也做出那些風流佳事來,因而悄悄地走來,見機行事,以察二人之意。”
-
68
風流事過
- 成語拼音:
- fēng liú shì guò
- 成語解釋:
- 指細小的過錯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自此懷恨董縣丞,尋兩件風流事過,參與上司,罷官而去。”
-
69
風流韻事
- 成語拼音:
- fēng liú yùn shì
- 成語解釋:
- 韻:風致;情趣。原指風雅而有情趣的事;即舊時文人騷客詩歌唱和、琴棋書畫一類活動。現多指男女相愛婚配之類的趣事;也指男女私情。
- 成語出處:
- 清 王韜《瀛壖雜志》:“人各卻步立,不敢詢姓氏,及移燭燭之,則倩扶也。一座嘩然,此亦風流之韻事,扁平之佳話。”
-
70
風流雅事
- 成語拼音:
- fēng liú yǎ shì
- 成語解釋:
- 雅:風雅。風雅而有情趣的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錄妥協,自己編次,敘其優劣,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
71
分內之事
- 成語拼音:
- fèn nèi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分內:自己,本分。本分之內的事情。指自己應負責任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圣諭廣訓·孝訓》:“皆孝子分內之事也。”
-
72
撫時感事
- 成語拼音:
- fǔ shí gǎn shì
- 成語解釋:
- 謂感念時事,傷懷往事。
- 成語出處:
- 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故嘗讀孔北海與魏武帝及文帝與朝歌令吳質書,彼其撫時感事,慷慨自數其齒,其言激壯,有足悲者。”
-
73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成語拼音:
-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 成語解釋: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74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成語拼音:
-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 成語解釋:
- 豫:通“預”,事先準備。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
75
奉行故事
- 成語拼音:
- fèng xíng gù shì
- 成語解釋:
- 奉行:遵照辦理;故事:老規矩、老章程。按照老規矩辦事。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魏相傳》:“相明《易經》,有師法,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已。”
-
76
敷衍了事
- 成語拼音:
- fū yǎn liǎo shì
- 成語解釋:
- 敷衍:將就應付;不認真。了:了結。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指做事不認真;缺乏責任心。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4回:“不但上憲跟前兄弟無以交代,就連著老哥們也不好看,好像我們敷衍了事,不肯出力似的。”
-
77
功成事立
- 成語拼音:
- gōng chéng shì lì
- 成語解釋:
- 成:成功。建立了功績,事業有成就。指功績與名利都得到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王傳》:“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
-
78
躬逢盛事
- 成語拼音:
- gōng féng shèng shì
- 成語解釋:
- 躬:親自,親身;逢:趕上;盛:盛況。指親身參加了那個盛會或盛舉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8回:“躬逢盛事,豈可當面錯過?”
-
79
蓋棺事定
- 成語拼音:
- gài guān shì dìng
- 成語解釋:
- 猶蓋棺論定。指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 成語出處:
- 明 馮惟敏《耍孩兒 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
-
80
蓋棺事已
- 成語拼音:
- gài guān shì yǐ
- 成語解釋:
- 蓋:遮蓋;已:停止。人死了,事情才算完結。泛指終身堅持或追求某種事業
- 成語出處: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 事的成語,帶事字的成語,包含事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