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事字的成語 (375個)
-
21
不省人事
- 成語拼音:
- bù xǐng rén shì
- 成語解釋:
- 省:知覺。指昏迷過去;失去知覺;陷入昏迷狀態。有時也指不懂人情世理。
- 成語出處:
- 《明史 艾穆傳》:“穆遣戍涼州,創重不省人事,既而復蘇,遂詣戍所。”
-
22
便宜從事
- 成語拼音:
- biàn yí cóng shì
- 成語解釋:
- 便宜:方便合適。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
-
23
便宜行事
- 成語拼音:
- biàn yí xíng shì
- 成語解釋:
- 便宜:方便合適;行事:處理事情。指根據實際情況或臨時變化;不必請示自行處理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宋 葉適《奏議 紀綱四》:“始委張浚以川、陜,而宣撫、處置之名立焉,便宜行事之命出焉。”
-
24
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 成語拼音:
-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 成語解釋:
- 智:聰明才智。不經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于那件事情的知識
- 成語出處:
- 宋·悟明《聯燈會要·道本禪師》:“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戲論,雖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長一智。”
-
25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 成語拼音:
-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無恥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
26
倉卒從事
- 成語拼音:
- cāng cù cóng shì
- 成語解釋:
- 倉卒:匆忙。匆匆忙忙處理事情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但是第五次沒有打破‘圍剿’而被迫突圍時,還表現了不應有的倉卒從事。”
-
27
草草了事
- 成語拼音:
- cǎo cǎo liǎo shì
- 成語解釋:
- 草草:草率;馬虎;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結束了。也作“草率了事”、“草草完事”。
- 成語出處:
- 明 李贄《答焦漪園書》:“為友人寫《心經》畢,尚余一幅,遂續墨而填之,以還其人。皆草草了事,欲以自娛。”
-
28
吃糧不管事
- 成語拼音:
- chī liáng bù guǎn shì
- 成語解釋:
- 只拿錢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負責。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3回:“這些忘八羔子,一個都不在家!他們成年家吃糧不管事。”
-
29
草率將事
- 成語拼音:
- cǎo lǜ jiāng shì
- 成語解釋:
- 見“草率從事”。
- 成語出處:
- 葉圣陶《〈葉圣陶文集〉自序》:“雖說不愿意十分撤爛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將事’產毛病總不能免。”
-
30
操切從事
- 成語拼音:
- cāo qiē cóng shì
- 成語解釋:
- 操:做。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過于急躁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功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
-
31
成事不說
- 成語拼音:
- chéng shì bù shuō
- 成語解釋:
- 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后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 成語出處:
- 《論語 八佾》:“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復說也。'
-
32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 成語拼音:
-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
- 成語解釋:
- 指辦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成語出處: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廠長這個人的能力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
33
成事不足,壞事有余
- 成語拼音:
-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
- 成語解釋:
- 成:成就;足:足夠。指事情不但辦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壞。用于指責辦事拙劣或故意不讓事情辦成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5回:“部里書辦們,成事不足,壞事有余;勝之不武,不勝為笑。”
-
34
草率從事
- 成語拼音:
- cǎo shuài cóng shì
- 成語解釋:
-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就處理了。形容辦事不認真。
- 成語出處:
-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 新唐書本紀書法》:“明初修史時,即據其成文編入,不復彼此互訂,以歸畫一,亦可見其草率從事也。”
-
35
春事闌珊
- 成語拼音:
- chūn shì lán shān
- 成語解釋:
-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 成語出處:
- 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別》套曲:“柳絮綿花飄瓣,又一番春事闌珊。”
-
36
草率了事
- 成語拼音:
- cǎo shuài liǎo shì
- 成語解釋:
- 了:了結,結束。草率地把事情結束了
- 成語出處:
- 豐子愷《夢耶真耶》:“當時想想真是何苦!早知是假,悔不草率了事。”
-
37
觸事面墻
- 成語拼音:
- chù shì miàn qiáng
- 成語解釋:
- 觸:接觸;面墻:面對墻。形容遇事像面墻而立,一無所知
- 成語出處:
- 晉·姚興《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事昏塞,觸事面墻,不知道理安在。”
-
38
此事體大
- 成語拼音:
- cǐ shì tǐ dà
- 成語解釋:
- 事體:事情。這事關系重大,牽涉面廣。亦作“茲事體大”。
- 成語出處:
- 宋·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二表》:“此事體大,乞垂圣鑒,特降中旨。”
-
39
丑事外揚
- 成語拼音:
- chǒu shì wài yáng
- 成語解釋:
- 不光彩、見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處傳揚
- 成語出處:
-
40
草率行事
- 成語拼音:
- cǎo shuài xíng shì
- 成語解釋:
- 草率:粗枝大葉,敷衍了事。形容辦事不認真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鎮壓反革命必須打得穩,打得準,打得狠》:“務必糾正一切草率行事的偏向。”
* 事的成語,帶事字的成語,包含事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