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義字的成語 (223個)

    121

    成仁

    成語拼音:
    qǔ yì chéng rén
    成語解釋:
    謂為正而犧牲生命。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2

    相投

    成語拼音:
    qì yì xiāng tóu
    成語解釋:
    謂志趣、情誼互相投合。
    成語出處:
    金·王若虛《林下四友贊》:“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氣相投也,故不結而合,既合而歡。”
    123

    人道主

    成語拼音:
    rén dào zhǔ yì
    成語解釋:
    道:道。關心人類幸福
    成語出處:
    老舍《代語堂先生擬赴美宣傳大綱》:“真要是把老漁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魚,未免有悖于人道主。”
    124

    仁漿

    成語拼音:
    rén jiāng yì sù
    成語解釋:
    指施舍給人的錢米。
    成語出處:
    《搜神記 楊伯雍》:“公汲水作于坂頭,行者皆飲之。《后漢書 黃昏傳》:“于是豐富之家各出谷,助官稟貸。”
    125

    仁人

    成語拼音:
    rén rén yì shì
    成語解釋:
    有德行并信守節的人。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云敝贊》:“古之仁人士,視刀鋸如飲食。”
    126

    道德

    成語拼音:
    rén yì dào dé
    成語解釋: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成語出處: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127

    君子

    成語拼音:
    rén yì jūn zǐ
    成語解釋:
    原指好心腸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成語出處:
    《晉書·刑法志》:“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于此,歲以巨計,此乃仁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于政乎?”
    128

    之師

    成語拼音:
    rén y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之兵”。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之師,吊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129

    仁至

    成語拼音:
    rén zhì yì jìn
    成語解釋:
    仁愛和正的行動到了頭。舊指誠心報答有助于農事的神靈。對人的愛護、容忍、原諒與幫助;達到盡心盡力的最大限度。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之盡也。”
    130

    首唱

    成語拼音:
    shǒu chàng yì bīng
    成語解釋:
    唱:通“倡”,帶頭;兵:戰斗。首先發動正的戰爭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荀彧傳》:“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兵,……雖御難于外,乃心無不在王室。”
    131

    首唱

    成語拼音:
    shǒu chàng yì jǔ
    成語解釋:
    唱:通“倡”,帶頭;舉:正的舉動。首先發動正的行動
    成語出處:
    《晉書·劉弘傳》:“詔惟令臣以散補空缺,然沐鄉令虞潭忠誠烈正,首唱舉,舉善以教,不能者勸,臣輒特轉潭補醴陵令。”
    132

    首倡

    成語拼音:
    shǒu chàng yì jǔ
    成語解釋:
    倡:帶頭;舉:正的舉動。首先發動正的行動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0回:“公首倡舉,奈何以王位讓人耶?”
    133

    疏財重

    成語拼音:
    shū cái zhòng yì
    成語解釋:
    見“疏財仗”。
    成語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結棚避暑》:“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財重,有難必救。”
    134

    疏財仗

    成語拼音:
    shū cái zhàng yì
    成語解釋:
    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人,扶危濟困。
    成語出處:
    元 劉君錫《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都做了注福消愆。”
    135

    三諫之

    成語拼音:
    sān jiàn zhī yì
    成語解釋:
    《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后以“三諫之”指事君之正道。
    成語出處: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戎將侵曹,曹羈諫曰:‘戎眾以無,君請勿自敵也。’曹伯曰:‘不可。’三諫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
    136

    深明大

    成語拼音:
    shēn míng dà yì
    成語解釋:
    謂識大體,顧大局。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明大的呢!”
    137

    殺身成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yì
    成語解釋:
    猶言殺身成仁。
    成語出處:
    《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者哉。”
    138

    舍生存

    成語拼音:
    shě shēng cún yì
    成語解釋:
    舍:放棄;存:保存。舍棄自己的生命去維護正的事業
    成語出處:
    《北齊書·孫搴等傳贊》:“贊曰:彥舉驅馳,萬高行波,元康忠勇,舍生存。”
    139

    舍生取

    成語拼音:
    shě shēng qǔ yì
    成語解釋:
    為了正而犧牲生命。舍生:舍棄生命。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者也。”
    140

    舍身取

    成語拼音:
    shě shēn qǔ yì
    成語解釋:
    舍:舍棄;身:生命;取:求取;;正。指為正而犧牲生命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者也。”
    * 義的成語,帶義字的成語,包含義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