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441

    半面

    成語拼音:
    bàn miàn bù wàng
    成語解釋:
    半面:見過面。見過面就遺忘。形容記憶力極強
    成語出處:
    《北齊書 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忘。”
    442

    成語拼音:
    bù màn bù zhī
    成語解釋:
    蔓:蔓延;枝:生枝節。原指蓮莖蔓延也分枝。
    成語出處:
    宋 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枝。”
    443

    成語拼音:
    bù màn bù zhī
    成語解釋:
    蔓:藤蔓,引伸為蔓延。既蔓延,也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
    成語出處:
    歐陽予倩《談昆劇和的演出》:“現在臺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節刪去,只留熊友蘭與蘇戍娟的一條線,干干凈凈八場戲,支,我以為異常好。”
    444

    謀而合

    成語拼音:
    bù móu ér hé
    成語解釋:
    謀:計議;商議;合:相合一致。事先沒有商量過而彼此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
    晉 干寶《搜神記》第二卷:“二人之言,謀而合。”
    445

    謀而同

    成語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成語解釋:
    謀:商量。事先沒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請上尊號表》:“考其所陳,中于義理,天人合愿,謀而同。”
    446

    謀同辭

    成語拼音:
    bù móu tóng cí
    成語解釋:
    指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
    《后漢書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謀同辭。”
    447

    名一格

    成語拼音:
    bù míng yī gé
    成語解釋:
    局限于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 收藏 元》:“有元一代畫家,全講氣韻,名一格,實能超出唐、宋人刻畫之習。”
    448

    名一錢

    成語拼音:
    bù míng yī qián
    成語解釋:
    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佞幸列傳》:“長公主賜鄧通,吏輒隨沒入之,一簪得著身。于是長公主乃令假衣食。竟得名一錢,寄死人家。”
    449

    名一文

    成語拼音:
    bù míng yī wén
    成語解釋:
    名:占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書劍飄零,寄食江湖,囊中名一文。”
    450

    毛之地

    成語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成語解釋:
    毛:地面上生長的谷物、草木。原指種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涼、貧瘠或沒有被開墾的地方。也作“發之地”。
    成語出處:
    《公羊傳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賜)之毛之地。”
    451

    牧之地

    成語拼音:
    bù mù zhī dì
    成語解釋:
    牧:放牧牲畜。能牧養牛馬的地。指荒地
    成語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功》:“牧之地,羈之民。”
    452

    明真相

    成語拼音:
    bù míng zhēn xiàng
    成語解釋: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來面目。明白事情的本來面目
    成語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新文字》:“過他們可以裝作懂得的樣子,來胡說八道,欺騙明真相的人。”
    453

    鳴則已,一鳴驚人

    成語拼音: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成語解釋:
    鳴;鳥叫。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飛則已,一飛沖天;鳴則已,一鳴驚人。”
    454

    比年

    成語拼音:
    bǐ nián bù dēng
    成語解釋: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亦作“比歲登”。
    成語出處:
    《晉書 傅玄傳》:“時比年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玄應對所問,陳事切直。”
    455

    成語拼音:
    bù náo bù qū
    成語解釋:
    比喻在壓力和面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成語出處:
    清 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土番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
    456

    百年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bú yù
    成語解釋:
    上百年也碰到。
    成語出處: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是要開大會嗎?百年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
    457

    成語拼音:
    bù náo bù zhé
    成語解釋:
    彎曲,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成語出處:
    宋 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458

    念舊惡

    成語拼音:
    bù niàn jiù è
    成語解釋: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行為;指怨恨;仇怨。記住或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念舊惡,怨是用希。’”
    459

    念舊情

    成語拼音:
    bù niàn jiù qíng
    成語解釋:
    指人原則性強,記掛過去的情義
    成語出處: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否則我上臺后可念舊情,就算你們跪下來求我,我起碼也得把你們送進集中營。”
    460

    念僧面念佛面

    成語拼音:
    bù niàn sēng miàn niàn fó miàn
    成語解釋:
    看僧面看佛面。
    成語出處:
    草明《乘風破浪》十七:“你念僧面念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壞啦。”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