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281

    教而誅

    成語拼音:
    bù jiào ér zhū
    成語解釋:
    誅:殺或懲罰。事先加教育;出錯或犯法就懲罰或殺戮。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富國》:“故教而誅,則刑繁而邪勝,教而誅,則奸民懲。”
    282

    見棺材掉淚

    成語拼音: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
    成語解釋:
    比喻到走投無路的境地肯死心
    成語出處:
    浩然《艷陽天》第52章:“這家伙見棺材掉淚,到黃河死心。”
    283

    見棺材落淚

    成語拼音: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
    成語解釋:
    比喻到徹底失敗的時候肯罷休。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見棺材下淚,他必然妥。”
    284

    見棺材下淚

    成語拼音: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
    成語解釋:
    比喻到走投無路的境地肯死心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丈夫。咱如今將理和他說,見棺材下淚,他必然妥。”
    285

    見圭角

    成語拼音:
    bù jiàn guī jiǎo
    成語解釋: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深沉、才干外露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見圭角。”
    286

    咎既往

    成語拼音:
    bù jiù jì wǎng
    成語解釋:
    咎:責怪。對以往的錯誤或罪責再追究。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說,遂事諫,既往咎。”
    287

    覺技癢

    成語拼音:
    bù jué jì yǎng
    成語解釋:
    技:技藝。指具有某種技能的人,一遇機會,便情自禁地想表現一下。
    成語出處:
    漢 應劭《風俗通 聲音 筑》:“漸離變名易姓,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筑,伎癢,能毋出言,曰:‘彼有善善。’”
    288

    汲汲于富貴

    成語拼音: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
    成語解釋:
    汲汲:心情急切。迫切追求富貴。指人清高,安于清貧生活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揚雄傳》:“汲汲于富貴,戚戚于貧賤。”
    289

    見經傳

    成語拼音:
    bù jiàn jīng zhuàn
    成語解釋:
    經傳:指經典的著作。經傳里沒有記載;也指人或事物沒多大名氣;又指說話或行文沒有書本根據。
    成語出處: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三字雖見于經傳,卻亦甚雅。”
    290

    記前仇

    成語拼音:
    bù jì qián chóu
    成語解釋:
    計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賢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5回:“今記前仇,避禍患,又來苦口相勸。”
    291

    計其數

    成語拼音:
    bù jì qí shù
    成語解釋:
    計:計算。沒法子計算數目。形容極多。
    成語出處:
    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 襄陽始末》:“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計其數。”
    292

    絕如帶

    成語拼音:
    bù jué rú dài
    成語解釋: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帶子一樣。
    成語出處:
    《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絕如帶。”
    293

    絕如發

    成語拼音:
    bù jué rú fà
    成語解釋: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燕刺王劉旦傳》:“先日諸呂陰謀大逆,劉氏絕如發。”
    294

    絕如縷

    成語拼音:
    bù jué rú lǚ
    成語解釋:
    絕:斷;縷:細線。似斷未斷;像只有一根細絲維系著。比喻情勢危急。后也比喻技藝等方面繼承人稀少;也形容聲音微弱;但未中斷。原作“絕若線”。
    成語出處:
    宋 蘇軾《前赤壁賦》:“馀音裊裊,絕如縷。”
    295

    近人情

    成語拼音:
    bù jìn rén qíng
    成語解釋:
    近:接近。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合情理。也作“近情理”。
    成語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逍遙游》:“大有徑庭,近人情焉。”
    296

    絕如線

    成語拼音:
    bù jué rú xian
    成語解釋: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
    成語出處:
    《公羊傳 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297

    絕若線

    成語拼音:
    bù jué ruò xiàn
    成語解釋:
    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成語出處:
    《公羊傳 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
    298

    經世故

    成語拼音:
    bù jīng shì gù
    成語解釋:
    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成語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序言》:“然而他們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299

    加思索

    成語拼音:
    bù jiā sī suǒ
    成語解釋:
    思索:思考探求。用著想。形容說話辦事敏捷迅速
    成語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5回:“包公將轎內隨行紙墨筆硯,叫包興遞與婦人另寫一張,只見加思索,援筆立就,呈上。”
    300

    假思索

    成語拼音:
    bù jiǎ sī suǒ
    成語解釋:
    假:借助;依靠;經過思考就作出反應;思索:思考探究。用思考就作出反應。形容做事、說話敏捷、迅速。也指認真地隨便亂說。
    成語出處:
    宋 黃榦《黃勉齋文籍 復黃會卿》:“戒懼謹獨,待勉強,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