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261

    諱之變

    成語拼音:
    bù huì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諱:死的委婉說法;變:變故。指人的死亡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申屠剛傳》:“諱之變,誠難其慮。”
    262

    諱之朝

    成語拼音:
    bù huì zhī cháo
    成語解釋:
    可直言諱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成語出處:
    漢 揚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處諱之朝,與群賢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
    263

    諱之路

    成語拼音:
    bù huì zhī lù
    成語解釋:
    指忠言直諫之路。
    成語出處:
    《后漢書 安帝紀》:“間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開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逮。”
    264

    諱之門

    成語拼音:
    bù huì zhī mén
    成語解釋:
    諱:忌諱。指說話可以直言諱的地方。
    成語出處:
    漢 劉向《說苑 君道》:“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諱之門。”
    265

    惑之年

    成語拼音:
    bù huò zhī nián
    成語解釋:
    惑:迷惑;年:年齡。迷惑的年齡;人到四十歲;稱“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致迷惑。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四十而惑。”
    266

    毀之制

    成語拼音:
    bù huǐ zhī zhì
    成語解釋:
    毀:毀壞;制:制度。可破壞的制度。指經久變的制度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紀》:“而未著毀之制,懼論報德之義,萬世或闕焉。”
    267

    成語拼音:
    bù jīn bù fá
    成語解釋: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驕傲自大;夸耀自己。
    成語出處:
    《尚書 大禹謨》:“汝惟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268

    成語拼音:
    bù jīn bù gǔ
    成語解釋:
    指事物正常,古代現代都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后常比喻折衷。
    成語出處:
    西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古。”范望注:“既合今,亦合古。”
    269

    成語拼音:
    bù jiān bù jiè
    成語解釋:
    見“尬”。
    成語出處:
    《朱子語類》卷三四:“圣人全體極至,沒那界底事。”
    270

    成語拼音:
    bù jí bù lí
    成語解釋:
    即:靠近;離:疏遠。既親近也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太接近;也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離、離譜(兒)。
    成語出處:
    《圓覺經》上卷:“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271

    八九離十

    成語拼音:
    bā jiǔ bù lí shí
    成語解釋:
    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成語出處:
    老舍《柳屯的》:“我敢說是明白他,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九離十。”
    272

    成語拼音:
    bù jīn bù màn
    成語解釋:
    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好,走也好;緊走也好,慢走也好,慢也好;知怎樣才好!”
    273

    成語拼音:
    bù jiǎo bù mèi
    成語解釋:
    皦:清白、清晰;昧:糊涂。形容恍恍忽忽,難以捉摸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一者,其上皦,其下昧,繩繩可名,復歸于無物。”
    274

    成語拼音:
    bù jià bù sè
    成語解釋:
    稼:播種;穡:收獲谷物。泛指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成語出處:
    《詩經 魏風 伐檀》:“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275

    成語拼音:
    bù jí bù xú
    成語解釋:
    疾:急速;徐:緩慢。慢。
    成語出處:
    宋 黃庭堅《王純中墓志銘》:“君調用財力,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276

    成語拼音:
    bù jīn bù yóu
    成語解釋:
    由自主。
    成語出處:
    《兒婦英雄傳》第十六回:“果然引動了那老頭兒的滿肚皮牢騷,必等人盤問。他早由口似懸河的講將起來。”
    277

    成語拼音:
    bù jiāo bù zào
    成語解釋:
    驕:驕傲;躁:急躁。驕傲;急躁。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行動和作戰)和團結人民的政策,犯大錯誤,謙虛謹慎,躁,是完全有辦法的。”
    278

    近道理

    成語拼音:
    bù jìn dào lǐ
    成語解釋:
    近人情,講道理。
    成語出處:
    《古今小說 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王保正,您好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錢出來?須虧我。”
    279

    教而殺

    成語拼音:
    bù jiào ér shā
    成語解釋:
    教:教育;殺:處罰,殺死。警告就處死。指事先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教而殺謂之虐。”
    280

    脛而走

    成語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成語解釋:
    脛:小腿;走:快跑。沒有腿卻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待推行;就到處流傳。
    成語出處:
    漢 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