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181

    分青白

    成語拼音:
    bù fēn qīng béi
    成語解釋:
    分黑白,辨是非。
    成語出處:
    見“分皂白”。
    182

    分青紅皂白

    成語拼音: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
    成語解釋:
    比喻分是非,問情由。
    成語出處: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覺得這末分青紅皂白就大好。”
    183

    乏其人

    成語拼音:
    bù fá qí rén
    成語解釋:
    乏:缺乏;其人:那樣的人。缺少那樣的人。
    成語出處:
    清 呂留良《與陳執齋書》:“然則如今之篯侯,遠近乏其人。”
    184

    分輕重

    成語拼音:
    bù fēn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
    指人辦事盲目,分主次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上級機關也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
    185

    分勝敗

    成語拼音:
    bù fēn shèng bài
    成語解釋:
    指雙方勢均力敵,分出高低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兩個在戰場上斗到五十余合,分勝敗。”
    186

    分勝負

    成語拼音:
    bù fēn shèng fù
    成語解釋:
    出誰勝誰負。形容競賽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分勝負。”
    187

    伏燒埋

    成語拼音:
    bù fú shāo mái
    成語解釋:
    伏:屈服;燒埋:燒埋銀錢,舊時官府向殺人犯追繳賠給死者家屬的埋葬費。比喻伏罪或聽勸解。
    成語出處:
    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伏燒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來;若打,這頑皮改。”
    188

    服水土

    成語拼音:
    bù fú shuǐ tǔ
    成語解釋:
    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武帝紀》:“中國之人,知其地勢,能服其水土。”
    189

    伏水土

    成語拼音:
    bù fú shuǐ tǔ
    成語解釋:
    水土:指一地的飲水、氣候、環境等。能適應某地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成語出處: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比者所發諸道南討兵馬,例皆諳山川、伏水土,遠鄉羈旅,疾役殺傷。”
    190

    分上下

    成語拼音:
    bù fēn shàng xià
    成語解釋:
    管上級和下級或指分出高低勝負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分上下,攪在一塊兒坐馬車、看夜戲、游花園。”
    191

    乏先例

    成語拼音:
    bù fá xiān lì
    成語解釋:
    少從前的事可以作為例子。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義首領中一向重視養子,而且以養子繼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乏先例。”
    192

    分軒輊

    成語拼音:
    bù fēn xuān zhì
    成語解釋:
    分高下、輕重。比喻對待二者的態度或看法差多。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居前能令人輊,居后能令人軒……臣所恥也。”
    193

    分玉石

    成語拼音:
    bù fēn yù shí
    成語解釋:
    指無有區別,同歸于盡。參見“玉石俱焚”。
    成語出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分玉石矣。”
    194

    分皂白

    成語拼音:
    bù fēn zào bái
    成語解釋:
    皂:黑色。分黑白。比喻分是非曲直;問情由。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桑柔》:“匪言能,胡斯畏忌。”漢 鄭玄箋:“胡之言何也,賢者見此事之是非,非能分別皂白言之于王也。”
    195

    分主次

    成語拼音:
    bù fēn zhǔ cì
    成語解釋:
    指人辦事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成語出處:
    王朔《動物兇猛》:“雖然這三種說法分主次,都有同樣有力的證人和很難杜撰栩栩如生的細節,我還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種說法。”
    196

    費之惠

    成語拼音:
    bù fèi zhī huì
    成語解釋:
    指白白得到的好處。
    成語出處:
    《二刻折案驚奇》卷十:“那時是白得來的東西,左右是費之惠,料然決怠慢了我們。”
    197

    法之徒

    成語拼音:
    bù fǎ zhī tú
    成語解釋:
    對抗或違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竄或犯有暴力行為罪行的亡命之徒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1回:“而今我國大清,焉有這樣法之徒?”
    198

    負眾望

    成語拼音:
    bù fù zhòng wàng
    成語解釋:
    負:辜負;眾:眾人;望:期望。辜負大家的期望。
    成語出處: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儀望起復履任之后,果然負眾望。”
    199

    分畛域

    成語拼音:
    bù fēn zhěn yù
    成語解釋:
    畛域:界限。分界限、范圍。也比喻分彼此
    成語出處:
    《清史稿 包世臣傳》:“世臣擬多裁鹽官,堆留運司之錢糧,場大使督皂戶,分畛域,仿現行鐵硝之例,聽商販領本地官印照,赴場繳課買鹽。”
    200

    成語拼音:
    bù gān bù gà
    成語解釋:
    ”是襯字;無實際意義;尷尬:自然。形容事情或舉動正常、四。也形容處境窘迫;辦事被動;左右為難。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0回:“(薛蝌)及見了寶蟾這種鬼鬼祟祟尬的光景,也覺了幾分。”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