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三字的成語 (443個)

    341

    折肱為良醫

    成語拼音: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成語解釋:
    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年》:“折肱知為良醫。”
    342

    貞九烈

    成語拼音:
    sān zhēn jiǔ liè
    成語解釋:
    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折:“他元來是九烈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
    343

    災六難

    成語拼音:
    sān zāi liù nán
    成語解釋:
    見“災八難”。
    成語出處: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24回:“誰家也有災六難哩!互相幫助嘛!”
    344

    征七辟

    成語拼音:
    sān zhēng qī bì
    成語解釋:
    、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薦舉。指朝廷多次征名為官
    成語出處:
    《晉書·王褒傳》:“于是隱居教授,征七辟,皆不就。”
    345

    折其肱

    成語拼音:
    sān zhé qí gōng
    成語解釋: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年》:“折肱知為良醫。”
    346

    只手

    成語拼音:
    sān zhī shǒu
    成語解釋:
    扒手,小偷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廟會期間上布施的人不斷頭,得有個人來監視‘只手’。”
    347

    成語拼音:
    sān zhān sān běi
    成語解釋:
    北:敗逃。打仗,敗次。形容屢戰屢敗。
    成語出處:
    《國語·吳語》:“吳師大北。越之左軍右軍,乃遂涉而從之,又大敗天沒。又郊敗之。北,乃至于吳。”
    348

    智五猜

    成語拼音:
    sān zhì wǔ cāi
    成語解釋:
    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349

    紙無驢

    成語拼音:
    sān zhǐ wú lǘ
    成語解釋:
    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鄴下諺曰:‘博士買驢,書券紙,未有驢字。’”
    350

    貞五烈

    成語拼音:
    sān zhēn wǔ liè
    成語解釋:
    見“貞九烈”。
    成語出處: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貞五烈,這不是太……”
    351

    旨相公

    成語拼音:
    sān zhǐ xiàng gōng
    成語解釋:
    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成語出處: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352

    折之肱

    成語拼音:
    sān zhé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肱:胳膊。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今聞老爺大展折之肱,治我一國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爺江山有分,我輩皆臣子也,禮當拜請。”
    353

    退避

    成語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成語解釋:
    后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沖突;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十里。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舍。”
    354

    蹄間

    成語拼音:
    tí jìàn sān xún
    成語解釋:
    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成語出處:
    《戰國策 韓策一》:“秦馬之良,戎兵之眾,探前趹后,蹄間尋者,不可稱數也。”
    355

    湯去

    成語拼音:
    tāng qù sān miàn
    成語解釋: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后因以“湯去面”泛言普施仁德。
    成語出處: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356

    挨四

    成語拼音:
    tuī sān āi sì
    成語解釋:
    推:推諉。形容一再推諉拖延
    成語出處:
    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幾次叫你做個手腳,你總是推挨四,還打官話。”
    357

    撥四

    成語拼音:
    tiāo sān bō sì
    成語解釋:
    見“挑豁四”。
    成語出處:
    周立波《山鄉巨變》下卷:“這家伙在挑撥四,我去闖破她不呢?”
    358

    宕四

    成語拼音:
    tuī sān dàng sì
    成語解釋:
    推:推諉;宕:拖延。形容一再推諉拖延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原來倉樵欠了米店兩個月的米賬,沒錢還他,那店伙天天來討,總是推宕四,那討賬人發了急,所以就吵了起來。”
    359

    豁四

    成語拼音:
    tiāo sān huō sì
    成語解釋:
    謂挑撥是非。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7回:“我們這個攪家不良,挑豁四,丈二長的舌頭,誰家著的他罷?”
    360

    揀四

    成語拼音:
    tiāo sān jiǎn sì
    成語解釋:
    形容過分地挑剔。也指對工作或事物再挑選。
    成語出處:
    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揀四是多么不對!”
    * 三的成語,帶三字的成語,包含三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