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三字的成語 (443個)
-
301
三天兩頭
- 成語拼音:
- sān tiān liǎng tóu
- 成語解釋:
- 隔一天,或幾乎每天。形容經常、頻繁。
- 成語出處:
- 老舍《我這一輩子》:“我三天兩頭的到這里來巡邏。”
-
302
三推六問
- 成語拼音:
- sān tuī liù wèn
- 成語解釋:
- 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
- 成語出處: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將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問,吊拷繃扒,打的小人受不過,只得屈招了。”
-
303
三頭兩緒
- 成語拼音:
- sān tóu liǎng xù
- 成語解釋:
- 形容事務繁雜,不易弄清頭緒。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頭兩緒。”
-
304
三頭六證
- 成語拼音:
- sān tóu liù zhèng
- 成語解釋:
- 眾多的人證。
- 成語出處:
- 克非《春潮急》:“心想,橫豎抵死不認帳,只你徐元菊一個人,缺少三頭六證,未見得就給我說死了。”
-
305
三湯五割
- 成語拼音:
- sān tāng wǔ gē
- 成語解釋:
- 見“三湯兩割”。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眾人祭畢,陳敬濟下來還禮,請去卷棚內三湯五割管待出門。”
-
306
三臺五馬
- 成語拼音:
- sān tái wǔ mǎ
- 成語解釋:
- 三臺:漢朝的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泛指大臣;五馬:用五匹馬駕車,借指太守。泛指達官顯宦
- 成語出處: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22首:“足下三臺五馬,宦馬之后,丞宜百首同歸,早踐結鄰之約。”
-
307
三五成群
- 成語拼音:
- sān wǔ chéng qún
- 成語解釋:
- 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指幾個人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三五成群,高談嬉笑。”
-
308
三窩兩塊
- 成語拼音:
- sān wō liǎng kuài
- 成語解釋:
- ①謂有多房妻妾。②指眾多的子女。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常言道說得好,三窩兩塊,大婦小妻,一個碗內兩張匙,不是湯著就抹著,如何沒些氣兒。”
-
309
三瓦兩舍
- 成語拼音:
- sān wǎ liǎng shě
- 成語解釋:
- 瓦、舍:宋、元時指妓院及各種娛樂場所。舊指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開封府告了一紙文狀。”
-
310
三瓦兩巷
- 成語拼音:
- sān wǎ liǎng xiàng
- 成語解釋:
- 見“三瓦兩舍”。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兩巷行走耍子,搗子都認認的。”
-
311
事無三不成
- 成語拼音:
-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 成語解釋:
-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無三不成,你進洞兩遭了,再進去一遭,管情救出師父來也。”
-
312
三瓦四舍
- 成語拼音:
- sān wǎ sì shě
- 成語解釋:
- 宋代對妓院、茶樓、酒肆及其他娛樂場所的總稱
- 成語出處:
-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73回:“衙內你不曉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兒,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
313
三位一體
- 成語拼音:
- sān wèi yī tǐ
- 成語解釋:
- 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一個整體。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為什么提出‘鞏固和平’、‘爭取民主’、‘實現抗戰’這樣三位一體的口號?”
-
314
三徙成都
- 成語拼音:
- sān xǐ chéng dōu
- 成語解釋:
- 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
-
315
三徙成國
- 成語拼音:
- sān xǐ chéng guó
- 成語解釋:
- 見“三徙成都”。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貴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
-
316
三寫成烏
- 成語拼音:
- sān xiě chéng wū
- 成語解釋:
- 同“三寫易字”。
- 成語出處:
- 清·黃宗羲《辯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憑紙上之語,三寫成烏,豈復有實事哉。”
-
317
三心二意
- 成語拼音:
- sān xīn èr yì
- 成語解釋:
- 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318
三旬九食
- 成語拼音:
- sān xún jiǔ shí
- 成語解釋:
-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頓飯。形容家境貧困。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立節》:“子思居于衛,缊袍無表,二旬而九食。”晉·陶潛《擬古》詩:“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
319
三心兩意
- 成語拼音:
- sān xīn liǎng yì
- 成語解釋:
- 見“三心二意”。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兩意。”
-
320
三熏三沐
- 成語拼音:
- sān xūn sān mù
- 成語解釋:
- ①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與李運使啟》:“一琴一龜,預想鈴齋之靜;三熏三沐,尚陪藥市之游。”
* 三的成語,帶三字的成語,包含三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