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三字的成語 (443個)

    261

    日不彈,手生荊棘

    成語拼音:
    sān rì bù tán,shǒu shēng jīng jí
    成語解釋:
    彈:用手指撥弄。天不彈琴,手就像長滿荊棘那樣不靈活。比喻技藝不經常練習,就會生疏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6回:“這果真是‘日不彈,手生荊棘。’”
    262

    人成虎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成語解釋:
    城里本沒有虎;但只要有個人說城里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人矣。”
    263

    人成市虎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
    成語解釋:
    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人成市虎,一星能撓椎。”
    264

    人成眾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zhòng
    成語解釋:
    數目達到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成語出處: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人同行,必有我師,人成眾,必有一長。”
    265

    日打魚,兩日曬網

    成語拼音: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
    成語解釋:
    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
    266

    人為眾

    成語拼音:
    sān rén wèi zhòng
    成語解釋:
    數目達到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人為眾,雖難盡繼,宜從尤功。”
    267

    日新婦

    成語拼音:
    sān rì xīn fù
    成語解釋:
    舊時過門日之新婦,舉止不得自專。因以喻行動備受拘束者。
    成語出處:
    《梁書·曹景宗傳》:“今來揚州作貴人,動轉不得,路行開車幔,小人輒言不可。閉置車中,如日新婦。遭此邑邑,使人無氣。”
    268

    人行,必有我師

    成語拼音: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語解釋:
    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9

    豕渡河

    成語拼音:
    sān shǐ dù hé
    成語解釋: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成語出處:
    漢·蔡邕《月令問答》:“書有轉誤,豕渡河之類也。”
    270

    道四

    成語拼音:
    shuō sān dào sì
    成語解釋:
    道:說。指任意亂說亂講;惹是生非。
    成語出處:
    清 崔灝《通俗編 言笑》:“莫學他人不知朝暮,走啟蒙鄉村,說道四。”
    271

    思而后行

    成語拼音: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成語解釋:
    :再,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
    成語出處:
    《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思而后行。”
    272

    十而立

    成語拼音:
    sān shí ér lì
    成語解釋:
    指人在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十而立。”
    273

    思而行

    成語拼音:
    sān sī ér xíng
    成語解釋:
    :再;表示多次;思:考慮;行:行動。經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季文子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274

    首六臂

    成語拼音:
    sān shǒu liù bì
    成語解釋:
    同“頭六臂”。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回:“子牙見對營門一人,首六臂,青面獠牙。”
    275

    十六策,走是上計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成語解釋: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語出處: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276

    十六策,走為上策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語解釋: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277

    十六行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háng
    成語解釋: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成語出處:
    清·李漁《玉搔頭》:“十六行,行行相妒。”
    278

    十六計,走為上計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語解釋: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279

    兩兩

    成語拼音: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成語解釋:
    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成語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四 嬌女詩》:“行不獨自去,兩兩俱。”
    280

    十六著,走為上著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語解釋: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三的成語,帶三字的成語,包含三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