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的成語 (293個)
-
281
衒玉自售
- 成語拼音:
- zuì yù zì shòu
- 成語解釋:
- 《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奩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賣之辭。”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 成語出處:
- 明·徐復祚《投梭記·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憤,卑人豈無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嘗見知,終難衒玉自售。”
-
282
罪在不赦
- 成語拼音:
- zuì zài bù shè
- 成語解釋:
- 赦:赦免。指罪行極重,不能得到赦免
- 成語出處:
- 蕭綱《答張灒謝示集書》:“論之科刑,罪在不赦。”
-
283
拙嘴笨舌
- 成語拼音:
- zhuō zuǐ bèn shé
- 成語解釋:
- 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講話。拙:笨;不靈。
- 成語出處:
- 清 隨緣下士《林蘭香》:“我亦并非處處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鈍,不敢輕易開口。”
-
284
拙嘴笨腮
- 成語拼音:
- zhuō zuǐ bèn sāi
- 成語解釋:
- 見“拙嘴笨舌”。
- 成語出處:
- 劉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285
眾醉獨醒
- 成語拼音:
- zhòng zuì dú x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眾人沉迷糊涂,獨自保持清醒。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
286
紙醉金迷
- 成語拼音:
- zhǐ zuì jīn mí
- 成語解釋:
- 比喻沉醉于富麗的環境;也比喻奢侈豪華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宋 陶穀《清異錄 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
-
287
張嘴撟舌
- 成語拼音:
- zhāng zuǐ jiǎo shé
- 成語解釋:
- 猶張口結舌。
- 成語出處:
-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重慶道一見了他,也不暇多敘寒暄,便把領事的一番話述了出來。某觀察聽了,不覺張嘴撟舌。”
-
288
張嘴結舌
- 成語拼音:
- zhāng zuǐ jié shé
- 成語解釋:
- 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害怕或驚愕
- 成語出處:
- 茹志鵑《里程》:“三娘這陣連珠炮,說得老劉張嘴結舌,不知怎么辯白是好……”
-
289
咂嘴弄唇
- 成語拼音:
- zā zuǐ nòng chún
- 成語解釋:
- 見“咂嘴弄舌”。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舉人]眼看見那小學生的仿紙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覺就吃了一驚;一會兒咂嘴弄唇的,臉上做出許多怪物像。”
-
290
咂嘴弄舌
- 成語拼音:
- zā zuǐ nòng shé
- 成語解釋:
- 形容貪饞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時慌了,彎下腰去抓那粉湯,又被兩個狗爭著,咂嘴弄舌的來搶那地下的粉湯吃。”
-
291
罪責難逃
- 成語拼音:
- zuì zé nán táo
- 成語解釋:
- 因為犯罪,在法律上應承擔的責任是難以逃卻的
- 成語出處:
- 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鳳化縣南丹衛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績廢事,非獨自敗壞,抑且罪責難逃。”
-
292
咂嘴舔唇
- 成語拼音:
- zā zuǐ tiǎn chún
- 成語解釋:
- 見“咂嘴弄舌”。
- 成語出處:
- 楊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卻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還咂嘴舔唇的,品著滋味。”
-
293
咂嘴咂舌
- 成語拼音:
- zā zuǐ zā shé
- 成語解釋:
- 見“咂嘴弄舌”。
- 成語出處:
-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二:“菜上來了,老頭兒咂嘴咂舌地夸獎這菜的滋味。”
* zui成語,zui的成語,帶zu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