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ong的成語 (1107個)

    181

    廣土眾民

    成語拼音:
    guǎng tǔ zhòng mín
    成語解釋:
    土地廣闊,人民眾多。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
    182

    高位重祿

    成語拼音:
    gāo wèi zhòng lù
    成語解釋:
    見“高位厚祿”。
    成語出處:
    宋·蘇軾《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禮而務至誠,黜虛名而求實效,不愛高位重祿以致山林之士。”
    183

    廣種薄收

    成語拼音:
    guǎng zhòng bó shōu
    成語解釋:
    薄:少。種植的面積很大,但單位產量卻很低。比喻實行的很廣泛,但收效甚微。
    成語出處:
    明·康海《秋興次前韻》:“憑著這廣種薄收百畝廬,有甚躊躇?”
    184

    廣眾大庭

    成語拼音:
    guǎng zhòng dà tíng
    成語解釋:
    廣:多;眾:許多人;大庭:寬大的場所。指聚集很多人的公開場合
    成語出處:
    明·屠隆《曇花記·冥詞斷案》:“世人造業,不論廣眾大庭,暗室屋漏。”
    185

    各種各樣

    成語拼音:
    gè zhǒng gè yàng
    成語解釋:
    具有多種多樣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種類
    成語出處:
    朱自清《萊茵河》:“坐在輪船上兩邊看,那些古色古香各種各樣的堡壘歷歷的從眼前過去。”
    186

    溝中瘠

    成語拼音:
    gōu zhōng jí
    成語解釋: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187

    管中窺豹

    成語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成語解釋:
    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痕。比喻沒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從觀察到的部分推測全貌。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188

    管中窺天

    成語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tiān
    成語解釋:
    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成語出處:
    《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189

    個中妙趣

    成語拼音:
    gè zhōng miào qù
    成語解釋:
    個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奧妙之處和情趣。
    成語出處:
    宋·陸游《劍南詩稿·十一·對酒二首》:“個中妙趣誰堪語,最是初醮未醉時。”
    190

    個中人

    成語拼音:
    gè zhōng rén
    成語解釋:
    指曾親歷其間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成語出處:
    宋·蘇軾《李頎畫山見寄》:“平生自是個中人,欲問漁舟便寫真。”
    191

    剛中柔外

    成語拼音:
    gāng zhōng róu wài
    成語解釋:
    剛:剛硬,堅強;中:里,內心;柔:軟弱,柔和。表面柔順,內里剛強。指人外柔而內剛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內藏殺機的策略。
    成語出處:
    《三十六計·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后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192

    管仲隨馬

    成語拼音:
    guǎn zhòng suí mǎ
    成語解釋:
    管仲:春秋齊桓公的相國;隨:跟從。管仲隨著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經驗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193

    公忠體國

    成語拼音:
    gōng zhōng tǐ guó
    成語解釋:
    謂盡忠為國。
    成語出處:
    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辦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體國的有才能的人,來辦這項國事。”
    194

    感篆五中

    成語拼音:
    gǎn zhuàn wǔ zhōng
    成語解釋:
    篆:銘刻;五中:內心。形容使人內心深受感動
    成語出處:
    李脃人《暴風雨前》第四部分:“在府厚擾月余,承以家人待我,感篆五中!”
    195

    公之于眾

    成語拼音:
    gōng zhī yú zhòng
    成語解釋:
    公:公開;之:代指事物的內容;于:向;眾:大眾。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68回:“曾向玉帝上過條陳,擬把電力公之于眾,要使人間負有執法權者,皆可利用吾電,以懲治惡人。”
    196

    國中之國

    成語拼音:
    guó zhōng zhī guó
    成語解釋: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成語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197

    溝中之瘠

    成語拼音:
    gōu zhōng zhī jí
    成語解釋: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榮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之瘠者也。”
    198

    個中之人

    成語拼音:
    gè zhōng zhī rén
    成語解釋:
    指曾親歷其間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七卷:“據下官看起來,不是個中之人。”
    199

    個中滋味

    成語拼音:
    gè zhōng zī wèi
    成語解釋:
    個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體會的甘苦。
    成語出處:
    宋·向子諺《西江月·紹興丁巳,遍走浙東諸郡……》:“居士何如學士,翰林休笑薌林。個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200

    禍不反踵

    成語拼音:
    huò bù fǎn zhǒng
    成語解釋:
    踵:腳跟。形容災禍很快來臨
    成語出處:
    《新唐書·許世緒傳》:“今攬五郡之兵,據四戰之中,茍無奇計,禍不反踵。”
    * zhong成語,zhong的成語,帶zho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