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的成語 (4064個)
-
681
風塵之言
- 成語拼音:
- fēng chén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指蜚短流長的言語
- 成語出處:
- 《魏書·王慧龍傳》:“賜慧龍璽書曰:‘義隆畏將軍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風塵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
682
腐腸之藥
- 成語拼音:
- fǔ cháng zhī yào
- 成語解釋:
- 腐:腐蝕。有害腸胃的藥。指肥肉和醇酒
- 成語出處:
- 漢·枚乘《七發》:“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濃,命曰腐腸之藥。”
-
683
覆車之轍
- 成語拼音:
- fù chē zhī zhé
- 成語解釋:
- 覆車:翻車;轍:車轍。翻車的轍跡。比喻失敗的教訓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晉書·李專美傳》:“若陛下不改覆車之轍,以賞無賴之軍,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
-
684
糞堆上長靈芝
- 成語拼音:
- fèn duī shàng zhǎng líng zhī
- 成語解釋:
- 靈芝:菌類植物,古人以為吃了可以長生。比喻在卑下的環境中產生出高貴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四折:“敢則是鴉窩里出鳳凰,糞堆上長靈芝,這言語信有之。”
-
685
鋒鏑之苦
- 成語拼音:
- fēng dí zhī kǔ
- 成語解釋:
- 鋒:刀尖;鏑:箭頭;鋒鏑:刀劍,指戰爭。比喻飽受戰爭的苦難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4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種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鋒鏑之苦。”
-
686
負鼎之愿
- 成語拼音:
- fù dǐng zhī yuàn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立國的重器。擔負輔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 成語出處: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湯也。”
-
687
分而治之
- 成語拼音:
- fēn ér zhì zhī
- 成語解釋:
- ①分別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國家、民族或宗教等產生分裂,然后對其進行控制和統治。
- 成語出處:
- 清·俞樾《群經平議·周官二》“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是亦不自醫也。”
-
688
非分之財
- 成語拼音:
- fēi fèn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不是自己應得的錢財。指本身不應該拿的錢財。
- 成語出處:
-
689
葑菲之采
- 成語拼音:
- fēng fēi zhī cǎi
- 成語解釋:
- 不可因葑菲根莖味苦而連葉也不采。原比喻夫妻相處,應發德為重,不可因女子容顏衰退而遺棄。后常用作請人有所采取的謙詞。
- 成語出處:
- 《詩經 邶風 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
690
泛泛之交
- 成語拼音:
- fàn fàn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交情不深的朋友。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淺,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
691
非分之念
- 成語拼音:
- fēi fèn zhī niàn
- 成語解釋:
- 分:本分;非分:不屬自己分內的。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頭。
- 成語出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手上戴有兩副赤金鐲子,因此觸動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
-
692
泛泛之談
- 成語拼音:
- fàn fàn zhī tán
- 成語解釋:
- 一般化地泛泛地談談(泛泛:浮淺不深入)。指講話或寫文章不深刻。
- 成語出處:
- 孫犁《澹定集·辟欄說明》:“一切泛泛之談,故弄玄虛,自我吹噓之作,雖名家不收。”
-
693
肺腑之談
- 成語拼音:
- fèi fǔ zhī tán
- 成語解釋:
- 肺腑:內心。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我東人曾說,倘得見面,命我……替他竭誠拜謝,還有許多肺腑之談。”
-
694
非分之想
- 成語拼音:
- fēi fèn zhī xiǎng
- 成語解釋:
- 分;本分。超出本分的想法;不安分的念頭。指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奢望。
- 成語出處:
- 魯迅《花邊文學 命運》:“不信運命,學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
-
695
肺腑之言
- 成語拼音:
- fèi fǔ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肺腑:指內心。發自內心的真摯誠懇的話語。
- 成語出處:
- 元 鄭德輝《芻梅香》第二折:“小生別無所告,只索將這肺腑之言,實訴與小娘子。”
-
696
匪躬之操
- 成語拼音:
- fěi gōng zhī cāo
- 成語解釋:
- 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操
- 成語出處:
- 《晉書·劉隗傳》:“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寵,匪躬之操,猶存舊史,有志無時,懷恨黃泉。”
-
697
簠簋之風
- 成語拼音:
- fǔ guǐ zhī fēng
- 成語解釋:
-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貪財受賄的風氣
- 成語出處: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六卷:“于是干謁不行,孤寒吐氣,簠簋之風為之一變。”
-
698
匪躬之節
- 成語拼音:
- fěi gōng zhī jié
- 成語解釋:
- 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節:節操。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操
- 成語出處:
- 《晉書·李胤傳》:“詔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使領司隸校尉。”
-
699
附骨之疽
- 成語拼音:
- fù gǔ zhī jū
- 成語解釋:
- 附:靠近;疽:毒瘡。緊貼骨頭的毒瘡。比喻侵入內部而又難以除掉的敵對勢力
- 成語出處:
- 清·譚嗣同《上歐陽中鵠書》歐陽中鵠批跋:“陰棄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
700
分毫不值
- 成語拼音:
- fēn háo bù zhí
- 成語解釋:
- 形容沒有任何價值。同“分文不直”。
- 成語出處:
- 《天雨花》第二七回:“人間信佛者多,謗佛者少,惟左丞相不信虛無,專辟佛教,說我等寂滅門中,分毫不值。”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