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eng的成語 (539個)

    201

    面引廷爭

    成語拼音:
    miàn yǐn tíng zhēng
    成語解釋:
    同“面折廷爭”。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
    202

    蒙以養正

    成語拼音:
    méng yǐ yǎng zhèng
    成語解釋:
    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成語出處:
    《易·蒙》:“蒙以養正,圣功也。”
    203

    明爭暗斗

    成語拼音:
    míng zhēng àn dòu
    成語解釋: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成語出處: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204

    蠻爭觸斗

    成語拼音:
    mán zhēng chù dòu
    成語解釋:
    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205

    明正典刑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成語解釋: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于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成語出處:
    宋 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閑退。”
    206

    目睜口呆

    成語拼音:
    mù zhēng kǒu dāi
    成語解釋:
    亦作“目瞪口呆”。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定安國舅氣的目睜口呆,罔知所措。與眾等侍郎束手被擒。”
    207

    目怔口呆

    成語拼音:
    mù zhēng kǒu dāi
    成語解釋:
    同“目瞪口呆”。
    成語出處:
    茅盾《驚蟄》:“當下那霹靂似的一聲,真把所有在場的貴客都嚇得目怔口呆。”
    208

    名正理順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lǐ shùn
    成語解釋:
    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成語出處:
    唐·顏真卿《請復七圣謚號狀》:“高祖謚太武,用漢制;太宗謚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順,垂之無窮。”
    209

    面爭庭論

    成語拼音:
    miàn zhēng tíng lùn
    成語解釋:
    同“面折庭爭”。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上范司諫書》:“他日聞有立天子陛下,直辭正色,面爭庭論者,必范君也。”
    210

    面折廷爭

    成語拼音: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成語解釋:
    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太后本紀》:“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211

    目眐心駭

    成語拼音:
    mù zhēng xīn hài
    成語解釋:
    因驚恐而楞住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藤谷古香《轟天雷》第八回:“六人從容就戮,不多時將六人盡數斬了,劊子手將血淋淋六個頭顱獻上,看的人都目眐心駭。”
    212

    名正言順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成語解釋:
    名正:名義或名分正當;言順:道理講得通。指名分或名義正當說起話來便順理;逆理也講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當的理由。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213

    你奪我爭

    成語拼音:
    nǐ duó wǒ zhēng
    成語解釋:
    指相互爭奪。亦作“你爭我斗”、“你爭我奪”。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東扯西拽,你奪我爭,紛紛亂嚷。”
    214

    怒眉睜目

    成語拼音:
    nù méi zhēng mù
    成語解釋:
    瞪大眼睛,咬緊牙關。形容憤恨之極
    成語出處:
    茅盾《大澤鄉》:“是站著的滿臉通紅怒眉睜目的兩個人。但只是‘兩個’人!”
    215

    怒目睜眉

    成語拼音:
    nù mù zhēng méi
    成語解釋:
    瞪大眼睛,咬緊牙關。形容憤恨之極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但見趙云怒目睜眉,只待廝殺。”
    216

    南征北伐

    成語拼音:
    nán zhēng běi fá
    成語解釋:
    亦作“南征北討”。亦作“南征北戰”。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封建論》:“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217

    南征北剿

    成語拼音:
    nán zhēng běi jiǎo
    成語解釋:
    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成語出處:
    魯迅《王化》:“南征北剿,決不偷懶。”
    218

    南征北討

    成語拼音:
    nán zhēng běi tǎo
    成語解釋:
    見“南征北伐”。
    成語出處:
    元·朱凱《昊天塔》第一折:“想老夫幼年時,南征北討,東蕩西除,到今日都做了一場春夢也。”
    219

    南征北戰

    成語拼音:
    nán zhēng běi zhàn
    成語解釋:
    征:征伐。轉戰南北;打了許多仗。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封建論》:“歷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220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成語拼音:
    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
    成語解釋: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成語出處: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 zheng成語,zheng的成語,帶zhe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