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in的成語 (685個)

    441

    殷鑒不遠

    成語拼音:
    yīn jiàn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殷:指商朝后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442

    隱跡藏名

    成語拼音:
    yǐn jì cáng míng
    成語解釋:
    隱藏蹤跡,隱瞞住真姓實名
    成語出處:
    443

    隱介藏形

    成語拼音:
    yǐn jiè cáng xíng
    成語解釋:
    介:鱗甲。隱藏形體,使人看不見。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
    444

    引頸而望

    成語拼音:
    yǐn jǐng ér wàng
    成語解釋:
    伸長脖子遠望。形容殷切盼望
    成語出處: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73首:“枚喜躍不已,學閑鷗引頸而望。”
    445

    巖居谷飲

    成語拼音:
    yán jū gǔ yǐn
    成語解釋:
    在山洞里居住,喝山谷里的水。指隱居生活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單豹倍世離俗,巖居谷飲,不衣絲麻,不食五谷。”
    446

    引經據典

    成語拼音:
    yǐn jīng jù diǎn
    成語解釋:
    引;援解;引用;經:經書;據:依據;典:典籍。引用經典著作作為立論的依據。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
    447

    引經據古

    成語拼音:
    yǐn jīng jù gǔ
    成語解釋:
    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成語出處:
    宋·樓鑰《再乞致仕第二札》:“有污大儀,則臣死不足以塞責,是以不復更敢引經據古,直述情索,投告君父。”
    448

    隱跡埋名

    成語拼音:
    yǐn jì mái míng
    成語解釋:
    隱藏行蹤、埋沒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或有山間林下,懷才抱德,隱跡埋名。”
    449

    隱居求志

    成語拼音:
    yǐn jū qiú zhì
    成語解釋:
    隱居不仕,以實現自己的志愿。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450

    隱跡潛蹤

    成語拼音:
    yǐn jì qián zōng
    成語解釋:
    潛:深藏;蹤:蹤跡。隱藏自己的行蹤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2回:“見是行者落下云來,卻又收了寶杖,一頭淬下水,隱跡潛蹤,渺然不見。”
    451

    引頸受戮

    成語拼音:
    yǐn jǐng shòu lù
    成語解釋:
    引:伸長;拉長;戮:殺。伸長脖子;等待被殺。指不作任何抵抗;甘愿等死。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頸受戮,乃敢拒敵大兵。”
    452

    陽解陰毒

    成語拼音:
    yáng jiě yīn dú
    成語解釋:
    謂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成語出處:
    明·李贄《答來書》:“蓋彼皆君子路上人,決無有匿怨友人,陽解陰毒之事。”
    453

    隱君子

    成語拼音:
    yǐn jūn zǐ
    成語解釋:
    隱居逃避塵世的人,借指吸毒成癮或吸煙成癮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隱君子也。”
    454

    引決自裁

    成語拼音:
    yǐn jué zì cái
    成語解釋:
    引決:同“引訣”,自殺;自裁:自殺。指自殺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財(裁)。”
    455

    引咎責躬

    成語拼音:
    yǐn jiù zé gōng
    成語解釋:
    同“引咎自責”。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后壹奸罪發露伏誅,權引咎責躬。”
    456

    引咎自責

    成語拼音:
    yǐn jiù zì zé
    成語解釋:
    咎:錯誤。主動承擔錯誤;并責備自己。
    成語出處:
    《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責。”
    457

    一口同音

    成語拼音:
    yī kǒu tóng yīn
    成語解釋:
    猶言眾口一詞。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說,以義氣為重。”
    458

    異口同音

    成語拼音:
    yì kǒu tóng yīn
    成語解釋: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形容看法、意見完全一致。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宋書·庾炳之傳》:“伏復深思,只有愚滯,今之事跡,異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測得物之數耳。”
    459

    引律比附

    成語拼音:
    yǐn lǜ bǐ fù
    成語解釋:
    古代法律用語。援引律令,類比定罪。
    成語出處:
    《明律·名例·刑律》:“凡律令該載不盡事理,若斷罪而無正條者,引律比附。”
    460

    陰靈不散

    成語拼音:
    yīn líng bù sàn
    成語解釋:
    陰靈:日的靈魂。比喻壞人、壞事雖已清除,但不良的影響還在作用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9回:“想是他的陰靈不散,你們到前廳燒張紙兒。”
    * yin成語,yin的成語,帶yin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