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in的成語 (685個)

    381

    因材施教

    成語拼音:
    yīn cái shī jiào
    成語解釋: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進行;教:教育。根據學習的人的不同志趣、資質來進行不同的教育。
    成語出處:
    《論語 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82

    淫辭邪說

    成語拼音:
    yín cí xié shuō
    成語解釋:
    夸大失實的言論,荒謬的學說。
    成語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頭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
    383

    淫詞褻語

    成語拼音:
    yín cí xiè yǔ
    成語解釋:
    亦作“淫詞穢語”。淫蕩猥褻的言詞。
    成語出處: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改之(劉改之)全學稼軒皮毛,不則即為《沁園春》等調,淫詞褻語,污穢詞壇。”
    384

    陰差陽錯

    成語拼音:
    yīn chā yáng cuò
    成語解釋: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4回:“真是談督的官運亨通,陰差陽錯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撲滅了。”
    385

    陰錯陽差

    成語拼音:
    yīn cuò yáng chā
    成語解釋:
    原為陰陽家術語;指把陰和陽搞錯了。現比喻各種偶然的因素湊在一起而造成差錯。
    成語出處:
    明 阮大鋮《燕子箋 轟報》:“攤開紙條,把解狀元怎陰錯陽差報。”
    386

    淫詞艷曲

    成語拼音:
    yín cí yàn qǔ
    成語解釋:
    黃色的、不健康的詩歌、詞曲。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記無非是淫詞艷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387

    陰慘陽舒

    成語拼音:
    yīn cǎn yáng shū
    成語解釋:
    古以秋冬為陰,春夏為陽,秋冬憂戚,春夏舒快。指四時的變化
    成語出處:
    東漢·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388

    飲醇自醉

    成語拼音:
    yǐn chún zì zuì
    成語解釋:
    醇:濃酒。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與周公謹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389

    飲膽嘗血

    成語拼音:
    yǐn dǎn cháng xuè
    成語解釋:
    謂刻苦自勵。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苦心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也嘗膽也。”
    390

    因敵取資

    成語拼音:
    yīn dí qǔ zī
    成語解釋:
    因:依,靠;資:財物,資用。從敵人方面取得資用、給養。
    成語出處:
    《北史 燕鳳傳》:“輕行速捷,因敵取資。”
    391

    飲犢上流

    成語拼音:
    yǐn dú shàng liú
    成語解釋:
    謂蔑視爵祿名位,風操高潔。語本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成語出處:
    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392

    引短推長

    成語拼音:
    yǐn duǎn tuī cháng
    成語解釋:
    謂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顯人之長。
    成語出處:
    《南史·劉峻傳》:“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時范云、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帝乃悅,加其賞赍。”
    393

    因敵為資

    成語拼音:
    yīn dí wéi zī
    成語解釋:
    猶因敵取資。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張既傳》:“今軍無見糧,當因敵為資。”
    394

    因地制宜

    成語拼音:
    yīn dì zhì yí
    成語解釋:
    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措施。
    成語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395

    引而不發

    成語拼音:
    yǐn ér bù fā
    成語解釋:
    引:拉引;發:射箭。拉長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準備;等待時機;也可比喻善于啟發引導。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396

    引而伸之

    成語拼音:
    yǐn ér shēn zhī
    成語解釋:
    伸:展開。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397

    引而申之

    成語拼音:
    yǐn ér shēn zhī
    成語解釋:
    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成語出處: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引而申之,以究萬原。”
    398

    隱惡揚善

    成語拼音:
    yǐn è yáng shàn
    成語解釋:
    隱:隱匿;隱瞞;揚:宣揚。隱蔽別人的壞處;宣揚別人的好處。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
    399

    因風吹火

    成語拼音:
    yīn fēng chuī huǒ
    成語解釋:
    因:順著。順著風勢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費力。常用作謙詞。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因風吹火,用力不多,一發搭了他去。”
    400

    引風吹火

    成語拼音:
    yǐn fēng chuī huǒ
    成語解釋:
    比喻從中煽動,挑起事端。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殺人','引風吹火'。”
    * yin成語,yin的成語,帶yin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