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an的成語 (1845個)

    1661

    眼中拔釘

    成語拼音:
    yǎn zhōng bá dīng
    成語解釋:
    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 雜傳八 趙在禮》:“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1662

    言之不盡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jìn
    成語解釋:
    說也說不完
    成語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欲說交頤兩行,言之不盡,他們親自到門墻。”
    1663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出處:
    宋 陸游《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黼黻圣猷,謂言之不文則行之不遠;甄陶士類,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
    1664

    言之不預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yù
    成語解釋:
    沒有預先說明。
    成語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七:“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衷心勸告,‘勿謂言之不預也’。”
    1665

    言之不渝

    成語拼音:
    yán zhī bù yú
    成語解釋:
    渝:改變,違背。說出的話不改變,即說到做到
    成語出處:
    晉·陸機《遂志賦》:“任窮達以逝止,亦進仕而退耕;庶斯言之不渝,抱耿介以成名。”
    1666

    言者不知

    成語拼音:
    yán zhě bù zhī
    成語解釋:
    謂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
    成語出處: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1667

    眼中刺

    成語拼音:
    yǎn zhōng cì
    成語解釋:
    形容最痛恨、最厭惡的人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母別子》:“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去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1668

    言之成理

    成語拼音:
    yán zhī chéng lǐ
    成語解釋:
    之:代詞;指所說的事。講話講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
    1669

    有子存焉

    成語拼音:
    yǒu zǐ cún yān
    成語解釋:
    焉:表示陳述的語氣詞。有兒子在
    成語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1670

    義正詞嚴

    成語拼音:
    yì zhèng cí yán
    成語解釋: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成語出處: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圣人復起,弗能易矣。”
    1671

    義正辭嚴

    成語拼音:
    yì zhèng cí yán
    成語解釋:
    義:道理;辭:言辭。理由正當充足;言辭嚴正有力。
    成語出處:
    宋 張孝祥《明守趙敷文》:“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而辭嚴義正,千載之下,見者興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
    1672

    眼中釘

    成語拼音:
    yǎn zhōng dīng
    成語解釋:
    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1673

    眼中釘,肉中刺

    成語拼音: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
    成語解釋:
    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2回:“我們娘兒倆今兒一齊死給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釘,肉中刺,好等他們來過現成日子!”
    1674

    眼中疔,肉中刺

    成語拼音:
    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
    成語解釋:
    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
    1675

    言者弗知

    成語拼音:
    yán zhě fú zhī
    成語解釋:
    見“言者不知”。
    成語出處: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1676

    言之過甚

    成語拼音:
    yán zhī guò shèn
    成語解釋:
    話說得太過頭了。
    成語出處: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邊人是言之過甚。但是,空穴來風,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總得注意。”
    1677

    燕昭好馬

    成語拼音:
    yàn zhāo hǎo mǎ
    成語解釋:
    燕昭王喜愛駿馬。后作求賢之典。
    成語出處:
    《舊唐書·薛登傳》:“燕昭好馬,則駿馬來庭;葉公好龍,則真龍入室。”
    1678

    燕啄皇孫

    成語拼音:
    yàn zhuó huáng sūn
    成語解釋:
    燕子用嘴啄皇孫。指趙飛燕姊妹陰謀毒害皇帝的子孫。借指后妃暗算皇子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孝成趙皇后傳》:“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瑯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
    1679

    言重九鼎

    成語拼音:
    yán zhòng jiǔ dǐng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成語出處:
    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1680

    燕足系詩

    成語拼音:
    yàn zú jì shī
    成語解釋:
    把詩系在燕子的腿上,讓它傳遞給親人
    成語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傳書燕》:“爾海東來,必經湘中……欲憑爾附書,投于我婿。”
    * yan成語,yan的成語,帶yan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