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an的成語 (1845個)

    1681

    雁足留書

    成語拼音:
    yàn zú liú shū
    成語解釋:
    大雁腳上系有書信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1682

    掩罪飾非

    成語拼音:
    yǎn zuì shì fēi
    成語解釋:
    掩:遮蓋。掩飾錯誤和罪過
    成語出處:
    《明史·徐學詩傳》:“蓋嵩權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詞便給足以掩罪飾非。”
    1683

    燕昭市駿

    成語拼音:
    yàn zhāo shì jùn
    成語解釋:
    指戰國時郭隗以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買千里馬為喻,勸說燕昭王真心求賢的事。
    成語出處:
    唐·高適《同鮮于洛陽于畢員外宅觀畫馬歌》:“家僮愕視欲先鞭,櫪馬驚嘶還屢顧。始知物妙皆可憐,燕昭市駿豈徒然。”
    1684

    眼張失落

    成語拼音:
    yǎn zhāng shī luò
    成語解釋:
    眼睛大張,神態失落。形容不知所措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轉身走進艙來,眼張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1685

    言中事隱

    成語拼音:
    yán zhōng shì yǐn
    成語解釋:
    謂言語雖然委曲卻中正不偏,論事雖然放縱卻隱藏著精深的道理。語出《易·系辭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
    成語出處:
    語出《易·系辭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
    1686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成語拼音: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
    成語解釋:
    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1687

    言之無物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ù
    成語解釋:
    言:言語;言辭;物:指內容。指寫文章或講話空洞;沒有具體充實的內容。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跋》:“言之無物,務尖險,晚唐之極敝也。”
    1688

    言中無物

    成語拼音:
    yán zhōng wú wù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689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1690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1691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
    成語解釋:
    說話的人不是有心的,聽話的人卻認真計較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
    1692

    言者無罪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成語解釋:
    言者:說話的人。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1693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成語解釋: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成語出處:
    《詩經 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1694

    言之無罪,聞之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成語解釋:
    言:說話;聞:聽話;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語出處:
    清·汪琬《詩說序》:“詩獨主志,所為主文譎諫,與言之無罪,聞之足戒者,其詞則隱,其旨則微。”
    1695

    燕子銜食

    成語拼音:
    yàn zǐ xián shí
    成語解釋:
    喻育子之艱辛。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干就濕,兒口氣抬舉他偌大,恰便似燕子銜食。”
    1696

    嚴陣以待

    成語拼音:
    yán zhèn yǐ dài
    成語解釋: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1697

    咬字眼兒

    成語拼音:
    yǎo zì yǎn ér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698

    言之有故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gù
    成語解釋:
    所說的話有根據。
    成語出處: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六》:“其言之有故,其持之成理,上傅會乎經義,使人主中其臘毒而不自知,君子所深惡也。”
    1699

    艷紫妖紅

    成語拼音:
    yàn zǐ yāo hóng
    成語解釋:
    猶言姹紫嫣紅。
    成語出處:
    《渚山堂詞話》卷二引元·白樸《玉耳墜金環》曲:“肯羨狂蜂殢蝶,艷紫妖紅。”
    1700

    言之有據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jù
    成語解釋:
    說話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成語出處:
    * yan成語,yan的成語,帶yan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