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an的成語 (1845個)

    241

    飛蛾赴焰

    成語拼音:
    fēi é fù yàn
    成語解釋:
    見“飛蛾赴火”。
    成語出處:
    《舊唐書·僖宗紀》:“既知四隅斷絕,百計奔沖,如窮鳥觸籠,似飛蛾赴焰。”
    242

    飛蛾投焰

    成語拼音:
    fēi é tóu yàn
    成語解釋: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像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成語出處:
    明·汪廷訥《獅吼記·住錫》:“只因迷宿本,似飛蛾投焰,自取焚身。”
    243

    夫復何言

    成語拼音:
    fú fù hé yán
    成語解釋:
    夫:語助詞;復:再。還能再說什么呢
    成語出處:
    漢·李陵《答蘇武書》:“嗟乎子卿,夫復何言!”
    244

    凡夫肉眼

    成語拼音:
    fán fū ròu yǎn
    成語解釋:
    比喻缺乏觀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見識。
    成語出處:
    《法華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唐·玄奘譯《贊彌勒四禮文》:“凡夫肉眼未曾識,為現千尺一金軀。”
    245

    發凡言例

    成語拼音:
    fā fán yán lì
    成語解釋:
    發凡:揭示全書的通例。分類舉例以說明書的體例
    成語出處:
    晉·杜預《序》:“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246

    肺腑之言

    成語拼音:
    fèi fǔ zhī yán
    成語解釋:
    肺腑:指內心。發自內心的真摯誠懇的話語。
    成語出處:
    元 鄭德輝《芻梅香》第二折:“小生別無所告,只索將這肺腑之言,實訴與小娘子。”
    247

    鳧居雁聚

    成語拼音:
    fú jū yàn jù
    成語解釋:
    謂群聚一處。
    成語出處:
    宋·王安石《上五事書》:“然而天下之人,鳧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無禁也者,數千百年矣。”
    248

    蕃籬之鷃

    成語拼音:
    fān lí zhī yàn
    成語解釋:
    蕃:通“藩”;蕃籬:籬笆;鷃:鵪鶉。棲息在籬笆上的鵪鶉。比喻鼠目寸光,見識狹小的人
    成語出處: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藩籬之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
    249

    附勢趨炎

    成語拼音:
    fù shì qū yán
    成語解釋:
    謂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贈書記·奚媽辨本》:“朝庭一時無公道,我難道附勢趨炎,把是非顛倒。”
    250

    膚受之言

    成語拼音:
    fū shòu zhī yán
    成語解釋:
    膚:膚淺;受:感受。指膚淺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論。也指不切合實際的言辭。
    成語出處:
    《后漢書·楊璇傳論》:“風景之賞未甄,膚受之言互及。”
    251

    凡胎肉眼

    成語拼音:
    fán tāi ròu yǎn
    成語解釋:
    凡人的只能看見塵俗世界的眼睛。
    成語出處: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見國色天香?”
    252

    風行草偃

    成語拼音:
    fēng xíng cǎo yǎn
    成語解釋:
    行:過;吹過;偃:臥倒;倒伏。風吹過來;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圖傳下來;下級一律絕對服從。也比喻人們順從身邊的形勢而采取自己的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53

    風向草偃

    成語拼音:
    fēng xiàng cǎo yǎn
    成語解釋:
    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庶事之康,何異懸瓦礫而責夜光,弦不調而索清音哉!”
    254

    負薪之言

    成語拼音:
    fù xīn zhī yán
    成語解釋:
    負薪:背柴,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地位低微的人說的話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司馬貞索隱:“《文子》曰:‘圣人不讓負薪之言,以廣其名。’”
    255

    反眼不識

    成語拼音:
    fǎn yǎn bù shí
    成語解釋:
    翻臉不認人。
    成語出處: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
    256

    風檐寸晷

    成語拼音:
    fēng yán cùn guǐ
    成語解釋:
    風檐:科舉時代的考場;晷:日影;寸晷:寸陰,極短的時間。指科舉時代考場寒冷,時間緊迫,十分艱苦
    成語出處: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然七義五策皆似太多,風檐寸晷,力不能辦,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257

    飛眼傳情

    成語拼音:
    fēi yǎn chuán qíng
    成語解釋:
    借眼睛來傳遞感情。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我們也少不得對人家瞧瞧,朝人家笑笑,人家就說我們飛眼傳情了,少不得更親近點。”
    258

    風言醋語

    成語拼音:
    fēng yán cù yǔ
    成語解釋:
    散布嫉妒性的中傷語言。
    成語出處:
    漢·焦贛《易林》:“華言風語,亂相誑誤。”
    259

    佛眼佛心

    成語拼音:
    fó yǎn fó xīn
    成語解釋:
    比喻善意看待別人。
    成語出處:
    孫梨《白洋淀紀事·光榮》:“你還是佛眼佛心,把人全當成好人。”
    260

    風言風語

    成語拼音:
    fēng yán fēng yǔ
    成語解釋:
    毫無根據的議論。指帶有諷刺性或惡意中傷的言論。也指私下議論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種說法。
    成語出處:
    漢 焦贛《易林》:“華言風語,亂相狂誤。”
    * yan成語,yan的成語,帶yan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