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ng的成語 (1085個)
-
1061
招降納叛
- 成語拼音:
- zhāo xiáng nà pàn
- 成語解釋:
- 指招收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現多用來形容網羅壞人;擴充力量;結黨營私。
- 成語出處:
- 《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 與卓珂月》:“輒欲奏記自通,已又念近日時刻中諸君子,所記載文籍,不啻招降納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雖不盡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
1062
招降納順
- 成語拼音:
- zhāo xiáng nà shùn
- 成語解釋:
- 招:招引;納:接納;順:歸順。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
-
1063
坐享其成
- 成語拼音:
- zuò xiǎng qí chéng
- 成語解釋:
- 享:享受;成:成果。坐著不勞動而享受勞動成果。
- 成語出處:
- 明 王守仁《與顧惟賢書》:“閩廣之役,偶幸了事,皆諸君之功,區區蓋坐享其成者。”
-
1064
坐享其功
- 成語拼音:
- zuò xiǎng qí gōng
- 成語解釋:
- 見“坐享其成”。
- 成語出處:
- 晉·袁宏《后漢紀·章帝紀下》:“鮮卑奉順威靈,斬獲北單于名王已下萬計,中國坐享其功,而百姓不知其勞。漢興功烈,于斯為盛。”
-
1065
鐘響磬鳴
- 成語拼音:
- zhōng xiǎng qìng míng
- 成語解釋:
- 鐘、磬:古代樂器。比喻事物內部之間存在的聯系
- 成語出處:
-
1066
自相戕賊
- 成語拼音:
- zì xiāng qiāng zéi
- 成語解釋:
- 戕賊:傷害,殘害。自己人互相殺害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2回:“我與將軍以勇力齊名,好漢惜好漢,何忍自相戕賊乎?”
-
1067
自相水火
- 成語拼音:
- zì xiāng shuǐ huǒ
- 成語解釋:
-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
- 成語出處:
-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
1068
走鄉隨鄉
- 成語拼音:
- zǒu xiāng suí xiāng
- 成語解釋:
- 走到哪里就順隨哪里的民情習俗
- 成語出處: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五章:“是呀!應該走鄉隨鄉才是。”
-
1069
拽象拖犀
- 成語拼音:
- zhuài xiàng tuō xī
- 成語解釋:
- 能徒手拉住大象拖動犀牛。形容勇力過人。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大戰邳彤》第一折:“憑著我拽象拖犀膽氣雄,更那堪武藝精,怕什么奸賊巨鹿狠邳彤。”元 無名氏《活拿蕭天佑》第二折:“我可也殺人放火偏能慣,拽象拖犀氣力高。”
-
1070
敩學相長
- 成語拼音:
- zuàn xué xiāng cháng
- 成語解釋:
- 謂教與學相互促進。
- 成語出處:
-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責善》:“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五,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敩學相長也。”
-
1071
朝夕相處
- 成語拼音:
- zhāo xī xiāng chǔ
- 成語解釋:
- 從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關系密切。
- 成語出處:
- 孫犁《秀露集·序》:“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過是因為與我朝夕相處,耳聞目染的結果。”
-
1072
專心向公
- 成語拼音:
- zhuān xīn xiàng gōng
- 成語解釋:
- 一心為公,不懷私心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不結交援,專心向公。”
-
1073
晝想夜夢
- 成語拼音:
- zhòu xiǎng yè mèng
- 成語解釋:
-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②指日夜夢想,殷切追求。
- 成語出處:
- 《列子·周穆王》:“神遇為夢,形接為事,晝想夜夢,神行所遇。”
-
1074
自相魚肉
- 成語拼音:
- zì xiāng yú ròu
- 成語解釋:
- 魚肉:以人為魚肉;比喻殘殺。比喻內部自相殘殺。
- 成語出處:
- 《晉書 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德,授之于我。”
-
1075
莊嚴寶相
- 成語拼音:
- zhuāng yán bǎo xiàng
- 成語解釋:
- 佛教稱莊嚴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現出了莊嚴寶相,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相往來。”
-
1076
葬玉埋香
- 成語拼音:
- zàng yù mái xiāng
- 成語解釋:
- 埋葬女子的婉辭
- 成語出處:
- 《法書苑》:“《玉溪編事》:王蜀時秦州節度使王承儉筑城,獲瓦棺,中有石刻曰:‘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祟妻王氏。’銘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語。”
-
1077
朱衣象笏
- 成語拼音:
- zhū yī xiàng hù
- 成語解釋:
-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拿的手板,用作記事。身著紅袍,手執牙笏。形容儀態端莊肅敬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送殷員外便回鶻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遷尚書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
1078
遵厭兆祥
- 成語拼音:
- zūn yàn zhào xiáng
- 成語解釋:
- 謂遵循預兆行事。
- 成語出處:
-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論》:“田乞及常所以比犯二君,之齊國之政,非必事勢之漸然也,蓋若遵厭兆祥云。”
-
1079
趾踵相錯
- 成語拼音:
- zhǐ zhǒng xiāng cuò
- 成語解釋:
- 見“趾踵相接”。
- 成語出處:
-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革命制造廠》:“棄家逃威,望門投止者,趾踵相錯。”
-
1080
輾轉相傳
- 成語拼音:
- zhǎn zhuǎn xiāng chuán
- 成語解釋:
- 輾轉:多次轉移。指多次轉移傳送
- 成語出處:
- 巴金《懷念·憶施居甫》:“影響不論大小,輾轉相傳,永遠有人受益,而且生命永在,撒布生命的人也可以不朽。”
* xiang成語,xiang的成語,帶xiang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