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wang的成語 (808個)

    321

    輕舉妄動

    成語拼音:
    qīng jǔ wàng dòng
    成語解釋:
    輕:輕率;妄:胡亂;任意。不經慎重考慮;輕率任意地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解老》:“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
    322

    欺君罔上

    成語拼音:
    qī jūn wǎng shàng
    成語解釋:
    欺騙蒙蔽君主。
    成語出處:
    元 楊朝英《叨叨令 嘆世》曲:“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323

    歧路亡羊

    成語拼音:
    qí lù wáng yáng
    成語解釋:
    亡:丟失。在岔道上跑丟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復雜;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成語出處:
    《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324

    遷喬之望

    成語拼音:
    qiān qiáo zhī wàng
    成語解釋:
    遷喬:升職或遷居。高升的希望
    成語出處:
    晉·桓溫《薦譙元彥表》:“中華有顧瞻之哀,幽谷無遷喬之望。”
    325

    耆儒碩望

    成語拼音:
    qí rú shuò wàng
    成語解釋:
    耆:老;碩: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成語出處:
    《元史·崔彧傳》:“宜博訪南北耆儒碩望,以重此選。”
    32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成語拼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師:借鑒。不要忘記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327

    欺世罔俗

    成語拼音:
    qī shì wǎng sú
    成語解釋:
    罔:欺騙。欺騙世人,蒙騙流俗
    成語出處:
    漢·張衡《請禁絕圖箴疏》:“至于永建復統,則不能知。此皆欺世罔俗,以睞勢位,情偽較然,莫之糾禁。”
    328

    欺上罔下

    成語拼音:
    qī shàng wǎng xià
    成語解釋:
    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成語出處:
    唐 元結《奏免科率狀》:“忝官尸祿,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329

    情深一往

    成語拼音:
    qíng shēn yī wǎng
    成語解釋:
    謂對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成語出處:
    清·王晫《今世說·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鴻,浙江錢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330

    千乘之王

    成語拼音:
    qiān shèng zhī wáng
    成語解釋:
    千:極言其多。指天子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夫千乘之王。”
    331

    秋荼密網

    成語拼音:
    qiū tú mì wǎng
    成語解釋: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網眼細密的魚網。比喻刑罰繁苛。
    成語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刑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網密于凝脂。”
    332

    欺天罔地

    成語拼音:
    qī tiān wǎng dì
    成語解釋:
    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
    333

    欺天罔人

    成語拼音:
    qī tiān wǎng rén
    成語解釋:
    騙天騙人。形容欺騙行為之大。
    成語出處:
    宋·朱熹《與陳侍郎書》:“而旬日之間,又有造為國是之說以應之者,其欺天罔人,包藏險慝,抑又甚焉!”
    334

    齊王舍牛

    成語拼音:
    qí wáng shě niú
    成語解釋: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335

    欺罔視聽

    成語拼音:
    qī wǎng shì tīng
    成語解釋:
    罔:蒙騙。欺騙人們的耳目
    成語出處:
    《南史·朱異傳》:“貪財冒賄,欺罔視聽。”
    336

    群枉之門

    成語拼音:
    qún wǎng zhī mén
    成語解釋:
    枉:奸邪。指各種歪門邪道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夫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之意者,開群枉之門。”
    337

    棄瑕忘過

    成語拼音:
    qì xiá wàng guò
    成語解釋:
    謂不追究缺點和過錯。
    成語出處:
    《南史·虞寄傳》:“且圣朝棄瑕忘過,寬厚待人,改過自新,咸加敘擢。”
    338

    棄信忘義

    成語拼音:
    qì xìn wàng yì
    成語解釋:
    棄:丟棄;信:信用;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
    成語出處:
    《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339

    奇冤極枉

    成語拼音:
    qí yuān jí wǎng
    成語解釋:
    奇:罕見的。罕見的冤屈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四老爹道:‘小弟此番大概是奇冤極枉了。’”
    340

    前言往行

    成語拼音:
    qián yán wǎng xíng
    成語解釋:
    指前代圣賢的言行。
    成語出處:
    《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 wang成語,wang的成語,帶wa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